已有1條回答
等到孩子逐漸長大后,家長也就能發現孩子可能比較內向,甚至還就會有膽小的表現,那這樣肯定是不能行的。所以我們就要悄悄地和孩子聊聊天,并且在恰當的時機下給予孩子誘導鼓勵,讓孩子能夠變得自信,并且逐漸膽大起來。
孩子太內向膽小怎么辦
1、進行誘導鼓勵
內向膽小的,最需要的激勵和表揚。家長一定要留心觀察和細心發現,挖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和優點。只要孩子在某一方面做得好,就及時給予大力的表揚。表揚不宜輕描淡寫,應該著重一些,向他傳遞一個強烈的肯定與欣賞的信號。
比如,向孩子有力的豎起一個大拇指,或和他一起擊個掌,或與他有力的握個手,或擁抱一下孩子,讓孩子能真切的感受到家長對他是肯定與欣賞的,從而在內心不斷增強自信。
2、悄悄地和孩子聊聊天
找一個合適的時間,用溫和的語氣悄悄地和孩子聊聊天,想方設法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順著孩子的心意走。畢竟大人的世界和孩子和孩子是完全不同的,只有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和孩子成為知心朋友,才能徹底改變孩子。換句話來說,對于內向、膽小的孩子,家長更應花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孩子。
對于孩子來說,除了家人,陌生人都是需要一個熟悉的過程,孩子有這種戒備心理反而是好事,足以能夠說明孩子的謹慎,家長理應高興才是,關鍵一點就是平時家長在外人面前千萬不要刻意說孩子內向或膽小,不要給孩子貼上反向的標簽。
3、手把手教孩子做事方法,鼓勵孩子大膽去做
有些家長可能只顧著對孩子大吼大叫,并且經常責備孩子做的不好,從而忽略手把手教孩子做事方法。孩子一方面是不知道怎樣做才符合父母的心意,才顯得沒有主見。另一方面是害怕做錯了,又被臭罵一頓,自然就更不敢做了。
或者有時孩子明知道自己做錯了,也不敢和父母說,只能憋在心里,就這樣壓抑久了,形成了偏內向型性格。既然如此,家長不妨手把手教孩子做事方法,讓孩子學會后放開大膽去做,哪怕做不好也不要緊。當孩子得到父母的允許,并經常被鼓勵與贊許后,也就不會表現的內向膽小了。
孩子太內向膽小的原因
1、家長經常的指責、否定孩子
很多父母都喜歡“批評式教育”,不管孩子遇到什么事情都習慣用教育的口吻對孩子說,其實孩子內心極度渴望被父母肯定、贊賞,如果父母能夸獎孩子幾句,孩子會比得到任何獎品都要開心,而且也更有前進的動力。
但我們做些做父母的,總喜歡將自己孩子的短處與別的孩子的長處相比,本意是為了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殊不知,這很可能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變得內向膽小。
2、家長保護過度
要想讓孩子變得勇敢,父母就不能一味地把自己的孩子保護著,感覺這樣也怕,那樣也怕,干這樣也不行,干那樣也不許。
家長給予的保護越細致,越是會讓孩子產生強烈的依賴心理,結果就是一旦離開大人就會無所適從,感到害怕。這樣的孩子怎么能夠獨當一面地去成才發展,只會變得內向膽小罷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