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媽媽要學會尊重兒子,做個信守諾言的父母,如果答應了孩子某件事就要努力做到,即使做不到也要向孩子解釋原因,這樣親子關系才能進一步拉近。媽媽在和兒子溝通時一定能過要學會換位思考,不要一副我是為你好的態度。
媽媽怎么跟兒子溝通
媽媽一定要好好說話,更是要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不要在自己情緒不穩定的時候去溝通,更是不能情緒化的表達,這樣只能會把事情越來越糟糕。說話一定要注意語氣溫和,并用協商的語氣溝通,不能總是用說教的語氣命令的語氣或不耐煩的語氣去溝通。
家長要有耐心,不情緒化并積極的回應面對問題,溝通的方式也是多樣化的,如果把握不住自己的情緒。那我們可以寫便簽,留紙條,等其他的方式去溝通。更重要的是不要說教,多用自己的行動去表達、關心和關愛。因為愛讓你的語氣有力量,因為關心讓你的語氣有情意。
同時鼓勵和夸獎是親子溝通中必不可少的,試問誰愿意天天和反駁自己、打擊自己的人在一起,孩子也不喜歡這樣的人。家長自私地否定孩子,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卑,年齡越大越不自信。
媽媽在跟兒子溝通時,如果他做得對、做得好,就不要吝嗇夸獎孩子。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要義無反顧地鼓勵他,當孩子犯錯時候,要積極引導他認識和改正錯誤。在鼓勵和夸獎中長大的孩子,更加的積極健康,有超強的自信心,遇到困難和挫折能夠勇往直前。
媽媽跟兒子溝通的誤區
1、認為孩子的事不值一提。這種做法會導致兒子不愿向媽媽訴說煩惱,認為“說了也沒用”,不會得到重視。甚至招來家長的笑話:“這點小事有什么,沒關系的。”
2、對孩子提各種要求,自己卻都做不到。一些家長常常對孩子提出各種要求,一旦孩子指出自己的錯誤,就認為孩子是在頂嘴。在這類家長眼里,孩子是否聽話就是判斷好孩子與壞孩子的重要標準。
3、溝通時缺乏耐心。很多媽媽在跟兒子溝通時,總是認為他的想法很荒謬,甚至認為只是狡辯、借口,從來沒有耐心認真聽孩子把話講完。對于大部分事情他們根本不想征求孩子的意見,也從不愿聽兒子解釋。
4、總是講大道理。有些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總是先嘮叨出大道理,擺出一副“我是大人”的架子。如果孩子不贊同,就會喋喋不休地說下去,直到孩子接受為止。相比這種溝通方式,孩子會更喜歡平等的交流,即使他們的某些想法暫時不被接受,也能夠被尊重表達的權力。
媽媽怎么教育兒子
1、傾聽與認可。當兒子表達自己的感受時,媽媽可以通過“映射法”來回應孩子,即重復聽到的話語,說出自己觀察到的現象。能讓孩子知道媽媽在很認真地傾聽,并且認可他的情緒。比如:你希望媽媽給你買玩具,沒給你買,所以你很傷心。
2、和孩子一起建立規則。孩子的生活經驗不豐富,不懂得那么多條條框框。媽媽在教育孩子時如果想要輕松一些,一定要有原則。可以和孩子一起建立規則,比如:如果想要玩玩具,那就要先好吃完飯。想要看電視,那就要做到九點前上床睡覺。
如果孩子違反了,就應該給予一定的懲罰,這個懲罰當然不是指打罵孩子,可以罰他一天不許看電視等等。建立了原則,孩子的教育才有據可循。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