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隨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家長渴望與他有更多互動交流的機會。但是孩子卻不愿與父母溝通,這讓許多父母都很懊惱,覺得和他之間有太多隔閡,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其實多與孩子溝通交流的好處有很多,為了能讓孩子的教育產生效果,家長要重視起來。
多與孩子溝通交流的好處
好處一: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很多父母平時忙于工作,可能拿不出足夠的精力保證孩子的閱讀時間,但是和孩子聊天卻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尤其是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比如哭鬧、發脾氣、生氣等)的時候,越是要和孩子聊天,聊他此時的感受和想法,這是培養孩子共情能力的一個很不錯的方法。
好處二:真正地了解孩子。家長經常和孩子聊天,才能了解他內心的真實想法,把愛和幫助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孩子。如果父母不注重和孩子聊天,就無法了解他的需求。孩子小時候依賴父母、很聽話,稍一長大有了自己的想法,便不愿再聽父母的教導,慢慢地和父母的距離就越來越遠了。
要想真正地了解孩子,家長還應注重與孩子溝通交流的藝術,要做到互相尊重,不能居高臨下、強制和訓斥,要把教育目的隱藏在聊天的過程中,不著痕跡,不能先入為主,預先貼標簽。
好處三:孩子會越來越自信。父母尊重孩子的同時,讓孩子在有限范圍內自己做決定,孩子在享受這份尊重的同時,會培養其充分的自信,被肯定的孩子總是樂于做得更好。
好處四:孩子心理健康強大。能夠與父母良好溝通的孩子,胸襟更加寬廣,情緒常保持愉快,不容易產生陰暗的想法,性格會很陽光。父母作為子女最信任的傾述對象,遇到任何問題,不容易鉆牛角尖。
好處五:有助于父母全面了解孩子,根據孩子的特點來培養他。孩子渴望與父母交流,他們常常會在與父母的閑談中道出自己在學校中的各種經歷。如果父母能靜下心來傾聽孩子的訴說,就會對孩子的個性、交友和處事有個清晰的了解。家長在教育和輔導孩子時就比較容易,而且也有效得多了。
與孩子溝通的注意事項
注意孩子的反應與態度。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說話時,常常會急著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話做,最好不要有意見。所以往往沒有仔細地把孩子的話聽完,而孩子感覺與父母難以溝通,代溝必然越來越深。所以家長與孩子說話時的耐心很重要,不但要聽完孩子的講述,還要理解孩子所表達的意愿。
傾聽孩子的聲音。在與孩子交流時,父母首先要傾聽孩子的聲音。讓孩子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且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孩子的自尊心,也能夠讓孩子感覺到被家長所重視,從而更加樂意與大人進行交流。
尊重孩子的隱私。在與孩子交流時,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隱私。當孩子需要獨處的時候,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同時,不要試圖侵入孩子的私人空間,這會讓孩子感到被侵犯,從而導致交流失敗。
家長如何高質量的陪伴孩子
做孩子的學伴:孩子在家學習時,家長最好也能靜下心來放下手機,每天一起學習,向同一個目標進發。多帶孩子到室外運動。讓孩子養成熱愛運動的好習慣,培養規則意識。與孩子平等相處,相互尊重,一塊玩游戲、干家務和做實驗,查找失敗的原因,感悟成功的樂趣,與孩子一起體驗成長的快樂。
用心跟孩子度過和分享每一個瞬間:通過親子共讀,共同感受繪本中的溫馨故事;閑暇時一起打球,共同感受大汗淋漓的感覺;假期一起去爬山,一起探索大自然的美好;遇事一起討論,共同承擔家庭的責任;做決定時多聽聽孩子意見,尊重孩子的意愿。放下手機,把時間留給孩子,從精神上引領孩子成長。
父母要學會少說多聽:品一品孩子的話外音,出現頻次高的相關詞,可能是孩子希望父母關注的“人”或“事”;與父母聊天時反饋少的部分,也許是孩子不感興趣或排斥的內容。孩子的表情舉止可反映其內心所想,尤其是眼神,眼神躲避多半是心虛,眼神游離可能是分心不感興趣,不停眨眼可能是在思考或是過度緊張。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