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家庭中媽媽的角色非常重要,情緒穩定的媽媽能給家庭帶來很好的氛圍,孩子也會有樣學樣,在遇到難題時能心平氣和的解決。而一個情緒暴躁的媽媽會給孩子帶來很多負面影響,這樣的教育方式存在問題,一定要及時改善。
媽媽情緒暴躁對孩子的影響
影響一:會讓孩子的性格暴躁。要記住暴脾氣是不會復制的,爸爸媽媽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響孩子,因此父母的脾氣暴躁,小孩也會變得脾氣暴躁。有些孩子愈來愈沒有耐心,無緣無故向朋友和教師鬧脾氣、摔東西等,這跟媽媽情緒暴躁有關系。
影響二:孩子的積極性。媽媽在對孩子的時候過于暴躁還有可能會打擊到孩子的自信,因為小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其實都希望得到媽媽的認可。可是如果爸爸媽媽不但不認可孩子,相反還對孩子非常暴躁的話,那么小孩子就會覺得自己非常的受挫。
影響三:將孩子推得越來越遠。媽媽情緒暴躁對孩子的影響很大,會讓孩子漸漸的不想和自己的父母交流,因為小孩子覺得只要自己有一句話是不順心的,那么爸爸媽媽很有可能就會直接發火。與其說讓自己受到爸爸媽媽的指責,倒不如什么都不說,這樣至少自己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也不會受到指責和責罵。
影響四:讓孩子沒有辦法和朋友相處。可能會在和朋友相處的過程中控制不住情緒,對自己的朋友發火。這樣的人也是交不到親密的朋友,因為他特別容易對親近的人發火的,對待陌生人他們反而特別的禮貌。
媽媽和孩子的關系不好怎么辦
第一、接納孩子和自己觀念的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出生的年代不同,社會環境的不同,導致了兩人不同的價值觀念。面對觀念的不同,作為母親并沒有權利說自己就一定是對的,孩子的一定不對。社會在發展,觀念在更新。對孩子的觀念抱有興趣,接納孩子和自己的觀念不同,可以降低爭吵的頻率。
第二、少說多聽。親子關系的有效溝通就是父母要學會傾聽,但是很多媽媽卻總是喜歡嘮叨,并沒有去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要想改善親子關系,父母就要做到平時不嘮叨,生活中要用心去傾聽孩子,把孩子放到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不要總是用長輩的身份去對孩子指手畫腳。學會換位思考,與孩子產生共鳴,才能夠有效地改善親子關系。
第三、培養共同愛好。家長在生活中可以多去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培養一個共同的愛好。在交流的過程中,可以圍繞共同的愛好去展開,陪伴著孩子一起切磋進步,讓親子關系逐漸改善。良好的親子關系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也需要家長花費精力和時間,所以家長在生活中,要多去關心關注孩子,使用正確的教育方法,才能夠讓親子關系越來越好。
媽媽和孩子的關系不好的原因
思維觀念不同:父母認為“你是我的孩子,我有權利管教你。你要聽話和尊重父母”。而孩子認為“我是我自己,我需要尊重和自由,我需要安排自己的一切。”
父母的過度焦慮:受外在因素的影響,父母會擔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及其他方面,而這份過度焦慮也會傳遞孩子,讓孩子無心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
父母缺乏正確的溝通方式:每個年齡階段,孩子的心理特點都在變化,而很多父母還是用自己固有的思想和溝通方式去教育孩子,去和孩子交流,長此以往親子矛盾就會顯現出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