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幾個要好的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有些孩子人際交往能力差,進入學校之后出現不合群的情況,作為家長應該給予重視,以免孩子心理問題,或者厭學情緒。想要解決問題,第一步就是要弄清楚原因,然后制定相應策略。
小朋友不合群是什么原因
原因一:可能是家長比較忙碌,經常讓孩子獨自一人在家看電視,外界接觸較少,通常會養成內向性格,家長應多陪孩子在一起玩耍,多創造場合和同齡小朋友接觸。
原因二:很多孩子在家時,父母太溺愛孩子了,什么都由著孩子的性子來。但到幼兒園如果也這樣,必然受到其他孩子的排斥,時間長了,這類孩子也不合群。
原因三:孩子一旦進入集體生活中,他會發現為什么好吃的不再是他一個人的。這時他進入這種集體生活后卻無法適應,會認為所有的東西都是他的,表現得霸道強勢、我行我素,這時小朋友們就會不喜歡和他玩,從而把他孤立掉。
原因四:一個孩子身在家庭暴力的環境中,父母經常打罵孩子,家里經常雞飛狗跳的,小孩一不聽話就棍棒伺候,家里火藥味很重,讓孩子常常做事唯唯諾諾,小心翼翼,生怕做錯事說錯話而得罪父母,不敢大聲說話,在人群中說話也是非常小聲,沒有安全感。
小朋友不合群怎么辦
方法1:家長可以從培養孩子興趣愛好開始,幫助孩子找到自己喜歡和擅長的領域,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優秀,散發自己特有的氣質,吸引志趣相投的伙伴。孩子也會更自信,利于他敞開心扉,更加積極主動。
方法2:體育運動往往是群體活動,多參加體育運動有助于培養孩子的“合群”性格。因此,家長應該特別鼓勵小孩結交更多愛運動、體能好的小伙伴,以便他們在后者的帶動下提高參與鍛煉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方法3:在日常活動中盡量強化孩子的兩種行為:即“接受邀請”、“發出邀請”,鼓勵孩子產生這種行為,一旦孩子做了要給予肯定和贊賞。不可急于求成,讓孩子很生硬地接受,要慢慢建立孩子的參與、分享等意識。
方法4:說話能力是交際能力的核心,因為人與人交往最直接的形式就是說話。會說,說的好,交際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父母平時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多說話,訓練他的表達能力。
方法5:家人應盡量放手讓孩子跟他們接觸,并在接觸的過程中刻意忽略對孩子的關注,比如家里來了小客人,讓孩子當小主人來招待對方,自己不要事事招呼周全;再或者帶孩子去參加一些集體活動,讓孩子獨自去體驗人際互助的樂趣,自己不要干預。
孩子被欺負了怎么處理
一、有的孩子確實只是小打小鬧,或者就是孩子之間能夠解決的,那么雙方的家長也是可以讓孩子自己去解決的,畢竟這是他們自己的問題,以后孩子們還是要相處的。
二、要做的就是教孩子變得自信,多鼓勵鼓勵孩子,當孩子被人欺負的時候,必要的時候家長要能夠站出來給孩子撐腰。這樣孩子知道不管怎么樣,自己身后都是有人的,自然膽子也會大起來了。
三、善用游戲幫助孩子建立界限。比如,對于那些被欺負很害怕不敢反抗的孩子,你可以和他一起做游戲,也像他的小伙伴一樣和他沖突。因為孩子和你比較熟,他就會比較有膽量反抗,或者是讓他做打人的那方,你做被打的,總之就是讓他多體驗這個過程。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