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時,肯定會很積極的完成,而面對不喜歡的事,就總想拖延,所以拖拖拉拉的。如果家長堅持讓孩子去完成,那么孩子就會敷衍了事,或者有很多顧慮。這樣的教育方法會讓孩子越發慌亂,不利于他的成長。
孩子辦事拖拉怎么辦
1、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良好榜樣,是幫助孩子改掉辦事拖拉的最佳方法。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過程中,身教重于言傳。因此家長在幫助孩子改掉做事拖拉的缺點這個問題上,應該做到以身作則,在日常給孩子樹立做事及時、有條理的良好榜樣,讓孩子看在眼里,在潛移默化當中改掉自己的缺點。
2、家長要及時指出孩子做事拖拉的缺點,并指導他們加以改正。對于孩子存在的缺點,家長在教育過程中應該明確指出,這樣才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接下來,父母要指導孩子改正自己的缺點,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樣孩子才能步入正軌,擁有良好的發展狀態,在學習上不斷取得進步。
3、創造有趣的環境。有時候孩子辦事拖拉是因為他們感覺任務過于枯燥或是簡單,你可以創造一個有趣的環境來讓孩子更有興趣去完成任務。例如在完成家務的過程中,可以放上一些孩子喜歡的音樂,或是與孩子一起開心地討論任務的完成方法。
4、加強理論認識,培養時間觀念。平時在生活中都需要時刻培養小孩子的時間觀念。比如:刷牙在3-5分鐘內完成。也可以采取專項訓練,如:一分鐘寫漢字、一分鐘記單詞等。
5、加強訓練。給孩子制定時間規劃,比如完成穿衣服、吃飯等事,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并使用用小鬧鐘提醒催促,讓小孩子抓緊時間。首先初期的期望值不要太高,需要多次的訓練,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達到要求后家長需要多表揚,并鼓勵贊揚小孩子。
孩子沒有規劃意識怎么辦
第一、設定明確的目標。規劃力是建立在目標明確基礎之上的,只有確定了目標,才能制定具體的執行規劃。規劃力包括統籌力和應變能力,就是要調動周圍的一切資源為目標服務,同時還要懂得靈活變通,隨時應對突發狀況。
第二、做事之前先理清思路。告訴孩子做任何事情先不要忙著動手,先要分清狀況,然后制定一個詳細的執行方案以及備用方案。等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做好了才開始行動,這樣成功的可能性就會大很多。
第三、計劃要有進度的安排當孩子制定了計劃和目標后,要監督孩子的實施情況。比如第一周復習了什么課程,完成進度怎么樣等等,家長都要了解。孩子完成當天的計劃后,可以讓孩子計劃下第二天的學習內容,讓整個進度有條理。
孩子做事缺乏計劃的表現有哪些
表現1:總是丟三落四。孩子永遠整理不好自己的書包,上課時總是差一支筆,回家后總是差一本作業。家長有時候提醒了無數次,可是他們好像一句也聽不進去。丟三落四是外在表現,缺乏計劃性則是內在原因之一。孩子對事情不進行仔細的安排,總是等著父母去幫助自己,由此養成了丟三落四的習慣。
表現2:想到什么做什么。有一種孩子是隨心所欲,所謂的“走到哪里黑,就在哪里歇”,他們無所謂在某個時間段該做些什么事,而是我現在樂意做什么就做什么,沒有輕重緩急之分。那些在進入小學后,需要父母守著才做作業的孩子通常都有這種的壞習慣。這樣的孩子既沒有計劃性,也沒有自律性,特別容易淪為學渣。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