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小孩子很容易就被外界因素干擾,出現做事三心二意的情況。作為家長對于這件事不要上綱上線,過多的指責孩子反而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弄清楚孩子為什么會拖拉磨蹭才是問題的關鍵,然后才能針對性的解決問題。
孩子為什么會拖拉磨蹭
原因一: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旁邊有什么好玩的事就會讓他忘記了初衷。正在吃飯時,電視里的一句話可以讓他放下碗專注到屏幕上,本來要去刷牙,可是走到衛(wèi)生間,可能摸到一件東西玩起來了。
原因二:孩子小時候,學習時的小動作特別多,也是孩子對什么都充滿好奇,自控力有限的原因造成的。這樣的情景,在大人觀察看來,孩子就在搞小動作、發(fā)呆了。但是這樣的好奇心,其實正是孩子探索世界、學習的動力來源。
原因三:有時候孩子拖拉磨蹭可不是故意的,可能是你要求他做的這件事,他不夠熟悉,不知道該怎么做,因為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身體協調能力都還在發(fā)育的階段,他無法掌握怎樣操作比較順手、哪種方式能最快搞定,看在大人眼里卻被解讀成拖拖拉拉。
孩子拖拉磨蹭怎么改善
方法1:給孩子盡量出選擇題,而不是必答題。要問“愿不愿意”,而不是“趕快去”,例如:現在趕快去睡覺!這種語氣對孩子的壓迫性比較強,雖然有一定威懾力,但會增加孩子的抵觸心理。約定好時間,你只要督促孩子完成即可。
方法2:一味的批評、催促只會激發(fā)孩子的逆反心理,當孩子哪件事做得好就應該適當表揚,引導孩子以此為榮,通過一件事慢慢擴散到更多方面。但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在孩子受到表揚高興的時候潑冷水,提以往的拖沓行為。
方法3:大人都知道“偷懶”,愿意做的事情會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很排斥,但有人幫助的時候,就覺得有人可以依靠,做事就不積極了。而孩子也是如此,他寧愿多花時間玩,也不愿做一些生活和學習上的事情。掃地、洗襪子、洗碗,都可以讓孩子嘗試,在這些經歷中,他才會體會到父母的辛苦。
方法4:不要給孩子貼上“磨蹭”的標簽。對于年紀小的孩子來說,家長過早的給他們貼上磨蹭的標簽,會讓孩子做事情越來越慢,不要總把慢掛在嘴邊,孩子會潛意識接受這個看法,本來能做的快的也會因為身上的標簽而變慢。
方法5:家長的行為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跟著父母依葫蘆畫瓢的。當家長自己經常做事拖拉,那么,孩子也會跟著變得愛拖拉,并且家長批評孩子拖拉的時候,孩子內心還會不服氣,也就根本聽不進去。所以家長先克服自己的拖延磨蹭的習慣。
孩子不愿意寫作業(yè)怎么教育
一、用獎勵手段進行強化訓練來達到目的。孩子在家做作業(yè)時盡量少用橡皮,如果作業(yè)本保持清潔、在一定時間內迅速準確地寫好字,就有一定獎勵。收走橡皮擦:如果孩子離不開橡皮,家長可以把橡皮沒收,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訓練,孩子依戀橡皮的壞習慣會逐漸得到糾正。
二、如果孩子的作業(yè)很多,爸爸媽媽們可以讓孩子分多個節(jié)點來寫,寫多長時間就讓孩子休息一下放松一下心情,然后再繼續(xù),當孩子的注意力集中了很多的時候,爸爸媽媽們就可以給孩子適當的增加一些時間,從而能讓孩子盡快的把作業(yè)完成。
三、一個好老師能夠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老師的話威力要與家長大許多,所以多與老師溝通才能將孩子引向一個健康的人生軌道。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