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一般來說,孩子上小學以后,就會有自己的購物需求,但是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還小,沒有什么需要花錢的地方,所以并沒有給孩子適當的零花錢。這樣一來,孩子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時,就會偷拿站為已有。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應該怎么處理呢?
孩子偷別人的東西最佳處理辦法
1、理解孩子
孩子對于沒有見過的,或者是喜歡的東西,肯定會有十足的興趣。當成人見到心儀的物品時都想買回家,更何況孩子,只是孩子不懂得自己應該用什么樣的正確方式得到,是買還是借。他沒有這個意識,他只知道我喜歡就要拿回來,不管別人是否同意。所以家長首先要理解孩子的行為,屬于正常的心理范圍。
2、帶孩子一同返還物品并及時道歉
建議父母帶著孩子一同去返還物品,一是避免孩子獨自面對未知的局勢;二是告訴他“犯錯了沒關系,改過來就好了,媽媽會陪你面對的”;三是示范給孩子看如何返還物品并真誠道歉。只有父母一步步親自示范和引導孩子,才能真正教育好他,從根本上防止孩子出現類似行為。
3、幫助孩子形成所有權概念
平時一定要告訴孩子:別人的東西不能拿,需要得到別人的同意才能拿,如果沒有經過別人的同意,就拿走他們的東西,必須還回去,否則就會受到懲罰。
同樣,孩子的東西我們一樣需要尊重,沒有經過孩子的同意,我們也不能隨意地拿取。孩子恰恰是透過我們對他的物品的尊重來體驗到尊重感、界限感,進而才能夠去尊重別人的東西,不拿別人的東西。
4、注意滿足孩子的要求
有時候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行為,無非是因為自己沒有這種東西,而缺乏安全感或者喜悅感。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有喜歡的東西,只要是在家庭可以承擔的合理范圍之內,家長就要盡量滿足孩子的要求,這樣也會增加孩子的幸福感,讓孩子盡量避免有犯錯的可能。
孩子偷別人的東西的原因
1、家庭原因。父母或者孩子的長輩從小就沒有給孩子做出良好的示范,就好比父母都是比較喜歡拿別人東西,或者是愛占小便宜的人,身邊的孩子就會模仿。另外孩子身邊的小朋友,關系比較好的那種,如果有愛拿別人東西的習慣,甚至是在他們的教唆之下,也會慢慢的沾染上隨便拿別人東西的壞習慣。
2、沒有所有權的概念。小孩子的大腦認知里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不存在你的和我的之分。因此當孩子看自己喜歡的東西時,第一反應就是會認為是自己的,做出的表現也是占為己有的行為,當然孩子自然也沒有“所有權的概念”。
3、家長對孩子過于苛刻。孩子看見喜歡的東西就總想得到,家長在物質范圍能夠允許的情況下,應該盡量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比如一個可愛的布娃娃,一個玩具機車,一個奶油蛋糕,這些在合理范圍內的訴求家長應該滿足,而不是一昧地去苛刻要求孩子、要求寶寶節儉樸素。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