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很多家長對孩子過于寵愛,當孩子犯錯時也是一副很寬容放任態度,這樣一來孩子就會更加肆無忌憚,時間一長就會導致孩子沒有自控力和約束力。孩子沒有自控力和約束力對于自身的成長和學習是非常不利的,那家長應該怎么辦呢?
小孩沒有自控力和約束力怎么辦
1、制定具體的計劃
對于孩子來說,自控力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有時孩子很難去直觀的了解到它。這個時候家長們可以通過制定計劃的方式,來幫孩子直觀的了解到什么是自控力,如何提高自控力。比如家長可以把孩子需要改進的地方,以及每天需要去做到的事情,都列在一張表上,讓孩子按照這個計劃去完成。
2、避免過度溺愛孩子
小孩沒有自控力和約束力,家長要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對孩子過于溺愛。如果平時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這樣孩子做事就會只憑自己的喜好,在情緒上是完全不受控制的,會經常因為得不到滿足而出現情緒失控。所以家長要合理滿足孩子的要求,對孩子的過分要求要適當拒絕。
3、讓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
其實,家長經常會無意間破壞孩子自控力的發展。比如孩子在安靜地寫作業,我們一會兒進去一趟,不是送水果,就是檢查孩子是否在安靜地寫作業。這樣的行為不但會影響孩子自控力的發展,還會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家長可以通過讓孩子在一段時間內專心做一件事,如繪畫、練琴、練書法等,來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和約束力。
4、提供一個自律的家庭環境
許多家長抱怨說,他們不得不盯著自己的孩子做作業,否則孩子是不會自己寫作業的。然而,你真的會認真耐心地陪孩子做作業嗎?要么玩手機,要么對著孩子們大喊大叫,這也是孩子們的負擔。家庭成員一起保持自律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作為父母,當然希望孩子早睡早起,按時完成作業和練習。
小孩沒有自控力和約束力的原因
1、父母對孩子溺愛的教養態度
雖然孩子偶爾出現控制力差的表現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孩子經常這樣,家長就要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為孩子提供了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了。很多孩子一出生就成為家庭的“中心”,全家人圍著他團團轉,要什么給什么,這就讓孩子形成了“說一不二”的習慣。孩子做事只憑自己的喜好,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
2、總是打斷孩子的專注力
當孩子專心搭積木的時候,一些家長總是一遍一遍地打斷孩子,一會兒讓孩子喝口水,一會兒讓孩子吃口水果。孩子的專注力就是這樣被家長一遍遍地破壞,慢慢地孩子就失去了專心的能力,導致孩子很難集中精力做事情,上課的時候就容易東張西望。
3、缺乏邊界意識
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沒有對孩子進行邊界意識的相關教導,孩子通常很難通過自己的認知培養出邊界意識。因為孩子在突破邊界時,是不會想到突破邊界后,為自己帶來的后果的。所以做事情常常缺乏分寸感,自我控制能力差。
自控力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好處
1、高自控力的孩子,往往是各項優秀的品質的,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是一個有自己規劃和計劃的人,在學習的時候,能夠自動屏蔽外界各種誘惑對自己的影響,給自己定下明確的目標,并且嚴格的去執行。這種品質對于孩子的學習或是工作都是有極大的幫助的,讓孩子更容易取得成功。
2、擁有一定的自制力,能夠讓孩子做事情更加的高效,因為在孩子的內心之中,他冥冥之中便會感覺到有一種力量在支撐自己,也有著一種機制在督促著自己前行,所以孩子就是在這樣的力量下不斷地前行,最終鍛造了他的成功。即越來越有連貫性,使自己的狀態越來越好,這也是幫助孩子在學習生活中成長的一個重要階梯。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