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現在很多的孩子平常都很懶散,做事也拖拖拉拉的,這讓家長們非常苦惱,家長們想盡一切辦法想幫孩子改掉這一不好的性格,苦口婆心的勸說、耐心的哄、甚至打罵都用上了,但孩子下次該怎么樣還是怎么樣,我們作為家長應該怎么辦呢?下面的方法可能會幫到你。
孩子性格懶散怎么引導
1、想要改掉孩子性格懶散,那父母首先就要做到該放手時就放手。如催孩子吃飯,幫孩子準備上學需要的東西,這些都要讓孩子自己去做,如果孩子做不到,告訴孩子這一切的后果都需要他們自己承擔,吃飯、遲到這些,別太擔心,孩子餓啦知道吃飯,遲到了,也知道丟臉。
2、家長要做到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要樹立好自己的形象,有一句話叫上行下效,父母怎么做的,孩子就會怎么做。平時多和自己的孩子進行互動,比如做家務的時候,叫孩子分擔一點。作為父母,也可以想一些激勵的辦法。
3、在孩子過于投入的做某些事情的時候不要急于打斷,看看想讓孩子做的事是否緊急,如果不緊急放一放,或者告訴孩子做完他做完的事后再做,如果緊急,不要用暴躁的語氣和孩子說,要平靜的和孩子說明情況。
孩子性格懶散的原因
1、事無巨細的包辦,讓孩子無處發揮
平常在家里孩子想要幫父母承擔一些家務,但因為孩子還小也不熟練,導致在做家務的過程中沒有做好反到幫了倒忙,父母卻說別在這添亂了。
其實孩子性格懶散,大部分都是父母慣出來的。一些家長覺得孩子還小,怕傷到孩子,或者出于不信任,認為孩子什么都做不好,便開始大包大攬,事無巨細的親自來做,甚至本來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完全不讓孩子伸手。
如此一來,孩子動手實踐的機會,就這樣溜走了,久而久之,孩子的動手能力被無限弱化,眼睛里也不再有“活”。當孩子對這一切開始習以為常,也就真的變“懶”了。
2、孩子在模仿家長
孩子第一任老師是家長,同時孩子也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如果平常家長在家里就是比較懶散,做不到以身作則,這樣一來,孩子身上就會模仿父母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
3、孩子自身過于投入
孩子在做某件事時太過投入,導致沒有聽到父母說話,或者是聽到了因為太專注導致自動忽略了,這時候父母們就會認為孩子反應慢、懶散、不聽話。
其實孩子專注的做某件事并不是一個壞習慣,父母可以根據當時的情況做出相應的對策。千萬不要一味的進行過多無效的催促,這樣會讓孩子對父母提的要求自動忽略。
總之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要以身作則,在該放手的時候放手,同時要讓孩子承擔一些相應的責任。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承擔責任的過程中改善性格懶散,得到成長。
孩子性格懶散的影響
1、沒有上進心,容易半途而廢
孩子懶,不愿主動地去做一件事。如果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很輕易地就會喪失斗志,沒有上進心,容易半途而廢。而在孩子成長發展中,不論是學習階段還是進入社會后,孩子面對的誘惑更多,不思進取和懶散成性的性格會讓他們難以得到提升,錯失很多機會,難有大的抱負。
2、影響孩子社交
性格懶散會影響孩子和其他人社交,難以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作為家長,可能會包容孩子的懶散,但面對同學,他人都是各出其力去解決問題,孩子卻因為懶散而總想著逃避責任,這就會造成任務完成不了或延期,導致他人勞動成果沒有得到回報,勢必引起大家的抱怨和疏遠。
3、導致孩子性格扭曲
性格懶散的孩子長期下去后會使孩子的脾氣變得扭曲古怪。這并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直接關系到孩子日后的成長和發展。一個人可能就會變得很委屈,因為他們的生活習慣已經養成了,而且也容易變得暴躁沖動,性格逐漸變得扭曲古怪。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