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在發(fā)脾氣時,最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出憤怒的情緒,可能這是孩子給父母發(fā)出的求助信息。雖然從表面上看,孩子是氣勢洶洶的樣子,內(nèi)心卻隱藏著恐懼的心理。他們希望得到父母的幫助和理解,如果達不到這樣的愿望,就會從內(nèi)心失去控制,既不愿意承認錯誤還會再犯錯誤。
小孩任性不聽話發(fā)脾氣如何教育
1、收斂自己的脾氣,給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如果父母或者祖父母、爺爺奶奶脾氣比較大,勢必會對孩子造成影響。那么,在家庭教養(yǎng)過程中,首先就要學會收斂自己的脾氣。
你可以有脾氣,但是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去發(fā)脾氣。我們可以當著孩子的面去爭論一些事情,但是千萬不要爭吵,因為一吵起來的時候,孩子感覺到的是你的面部表情是變形的,你說的話都是刺耳的。久而久之,當他習慣用爭吵去商量問題的時候,他也會用這種方式來面對你。
2、在孩子發(fā)脾氣時優(yōu)先處理孩子的情緒,再做引導
在孩子發(fā)脾氣的時候,我們首先還是需要跟孩子做一個很好的情緒處理。我們可以先跟孩子有身體上的接觸,給他一個情緒上的共情,讓他知道我們理解他為什么發(fā)脾氣。
待孩子情緒平復后,再去跟孩子商量,要如何滿足他的需要,是要全部滿足,還是部分滿足,還是延時滿足。不同的滿足過程,實際上也是幫孩子建立規(guī)則的過程。
3、在孩子下一次發(fā)脾氣前建立規(guī)則,更好地幫他處理情緒
對于脾氣大的孩子,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能夠預計到孩子會在某種情況下發(fā)脾氣,并要在這種情況發(fā)生之前跟他建立規(guī)則,一起對他的需求預先做出規(guī)劃。這樣可以減少孩子發(fā)脾氣的機會,更好地幫助孩子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孩子不聽話,有幾方面的原因
1、孩子表達他的訴求,要么是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要么是主張他的權利。這種情況下,平時父母多關注孩子,讓孩子們感覺到父母的關心和愛。對于孩子主張的權利,如只是孩子自身就能受的,能控制的,那就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好了。如“有種冷叫做你媽覺得你冷”的這種問題,就讓孩子做主吧。
2、孩子認為父母說的不對,有自己的觀點。這種情況,父母要和孩子耐心溝通,傾聽孩子意見,如果是孩子的觀點不對,也不要打擊孩子,而是鼓勵孩子有自己的主見,并告訴孩子這樣的后果。如果是父母的觀點有失偏頗,父母自身也要緊跟孩子思想,緊跟社會潮流,和孩子共同成長。
其次,孩子容易發(fā)脾氣。都說孩子是父母的復印件,那就要看看自己或家里除孩子外的其他人,是否容易發(fā)脾氣。這種情況,父母是要修正原件還是復印件呢,每個家長都會有正確的選擇。不管是哪種情況,父母都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傾聽孩子的意見。
孩子不聽話怎么辦?家長得先說對話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該如何“修煉”自己,來減少親子間的沖突呢?
1、改變孩子聽指令的狀態(tài)
家長要注意對孩子說話時,孩子是否在注意聽。在對他發(fā)出指令前,應該先讓他停下手頭的事情,再讓他看著你,確保他真的聽到了你的指令。
2、發(fā)出具體可操作的指令
如果你給出的指令很含糊,孩子可能無法短時間內(nèi)明確你到底希望他做什么。比如“快點做好出門的準備”,就是比較模糊的囑咐。不如說“到門口把鞋穿好”,更能讓孩子明白該做什么,從而能更好執(zhí)行。
3、改變指令的數(shù)量
有時候孩子工作記憶存在不足,很難記住多個指令。比如“趕緊把玩具收起來,書桌整理好,去洗澡。”他很可能一個都沒記住,或者記住了一個,做了一個,后面就忘了。家長應該盡量一次給單個指令。
4、改變指令的語氣
合適的指令語氣是“溫和而堅定”,避免訓斥叫囂。孩子可能已經(jīng)對“不要”非常敏感,一聽到就本能地激起對抗的情緒。我們可以換個表達方式,比如把“不要跑”換成“慢慢走”。
5、認真說,避免懇求
當我們給孩子發(fā)出指令的時候,不要使用提問或者商量的語氣。比如“寶貝,你能不能快點呢?車子要到了呢。”這是典型的疑問指令,給了孩子回答“不”從而不順從的機會。
6、改變指令后的反饋
當孩子配合服從指令后,家屬會覺得是理所當然,從而忘記給予正面反饋。其實無論大小事,孩子配合服從后,家長需要給出肯定和表揚。如果孩子拒絕,也應留出一定時間給孩子進行狀態(tài)轉(zhuǎn)換。
最終還是拒絕的話,可以給予有效的警告,比如“如果(做不到)那么(被扣除)”。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