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青春期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叛逆,在這個階段作為家長是最無奈最焦慮的…...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情緒起伏比較大,情感變化也很大,家長應該放下架子,與孩子平等溝通,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叛逆的孩子該怎么辦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確實給父母帶來不小的困擾和不適,引發的親子間沖突也沖擊到了雙方的關系。父母該如何理解和應對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呢?
一、生理上,孩子叛逆想辦法讓孩子動起來,可以消耗多余能量,從而緩解荷爾蒙帶來的沖動、易怒、緊張、敏感等不良情緒;休息好,可以安神,從而穩定情緒。
二、心理上,孩子叛逆,尊重和溝通是兩個重要緩解方法。青春期的孩子我們把尊重放在第一位,他們才愿意去溝通。作為家長和老師,只有孩子愿意用心和我們溝通時,才能看到他們心中的陽光和陰霾。
三、態度上,人常說“事緩則圓”。做對事情倒不用說,關鍵是做錯事情時我們做家長和老師的要講究方法和方式,關鍵還是態度。態度決定叛逆的應激程度。高壓不及疏導,小事兒可以壓壓,重要事情一定以疏導為主。
四、行為上,家長不要為了讓孩子專注學習,就壓抑孩子的興趣愛好,這會讓孩子感到反感,從而反抗父母。家長這時候如果想更好的教育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
隨著孩子步入青春期,他們需要更多的自主權來探索和建立自我身份。在安全和適宜的范圍內給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度,比如在課外活動、著裝或業余時間的選擇上提供一些決策空間。
孩子在叛逆期,家長的教育誤區
家長如果發現孩子處在叛逆期了,最不應該采取的做法和態度就是“失去耐心,不管不顧”。與叛逆期的孩子溝通,如果沒有方法的話,很多家長可能會覺得很磨人,被孩子頂嘴以后也會很惱火,認為“明明為你好,你卻不聽!”從而逐漸失去耐心,放縱孩子。
顯然,這種“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是非常可怕的。失去了管教的孩子,會放飛自我,沒有了管教,可能會做出更加出格的行為。而父母因為不管教了,親子之間的距離也會逐漸疏遠,到時候發現孩子已經釀成大錯了,想要再管教可能就晚了。
當孩子出現一些問題時,以往我們總是要問上一句“這孩子是怎么了?”習慣從孩子身上找原因。其實,有許多問題的產生根源是父母。孩子的某些叛逆心理和行為,可能恰恰是家庭教育弊端所致。
對孩子要求嚴格,卻對自己要求松的父母,孩子能心甘情愿聽他們的話嗎?即使爸媽說的條條是理,孩子依然不肯服從,孩子愈大,這種現象愈明顯。
孩子叛逆,家長束手無策,整個家庭仿佛陷入了冷戰之中。很容易導致不良的親子關系,表現有哪些?
1.親子對立。父母慣于把自己的觀點、愿望、想法強加給孩子,讓孩子按照他們的意愿去做事,不顧及孩子自身的看法,孩子變得叛逆不聽話或者陽奉陰違。
2.親子疏遠。父母因工作繁忙、婚姻情感等原因忽視孩子,較少陪伴孩子,彼此缺少應有的情感互動交流,相互理解和支持少。
這樣的親子關系,時間長了,父母和孩子之間變得生硬,戰火不斷,感受不到彼此的滋養和溫暖。
等父母意識到親子關系不良,想改變的時候,又感到力不從心。畢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其實改善親子關系有捷徑——向孩子學習。在知識爆炸的今天,家庭中的教養和教育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