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面對孩子鬧情緒不上學的行為,家長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對他們打罵和訓斥。要正確的引導他,不要一上來就批評教育,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孩子,應該坐下來心平氣和的和他談。樹立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在學習中體會到快樂,每次稍有進步的時候,就鼓勵他贊揚他,讓他覺得自己很棒。
孩子鬧情緒不上學咋辦
1、找出原因
一般情況下,孩子鬧情緒不上學都是有原因的,家長只有在了解原因之后才能解決問題。如果孩子是因為學習的知識比較難的話,家長可以在家里給他輔導一下功課,只要讓他覺得學習不再那么難的時候,他就不會出現厭學的情緒了。
如果他是因為在學校沒有朋友的話,家長可以多和他聊聊天,教他如何跟別人交朋友。如果是因為早上睡不醒,那家長就要調整他的作息時間,讓他晚上早點睡覺。
2、做好陪伴和溝通
面對孩子鬧情緒不上學的問題,作為家長我們要多陪陪孩子,和孩子多溝通,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發現問題及時給予孩子指導,學會理解他們,體諒他們,多關心孩子。
孩子犯錯了,家長不要一味地指責孩子,一定要控制住自己情緒。犯錯了就及時的糾正,如果孩子做得很對,就要鼓勵孩子,學會說:孩子,你真棒!這樣會增加孩子的成就感與自信心,也會激發他們學習新鮮事物的興趣,增強他們的責任感。
3、自信心的建立
厭學是每個孩子身上都存在的問題,只不過是輕與重的問題。孩子主要是因為成績不好被老師批評而失去了對學習的信心。應該從樹立對學習的自信心入手,不要太強逼著學習,找回自信。另外和老師說一下這個情況,讓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多幫助,以此改善他們厭學的情緒。
4、鼓勵孩子和老師搞好關系
孩子和老師的關系,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孩子對于這位老師所講課程的認真程度。生活當中,我們都會感覺到,如果對一個人有好感,就愿意多聽他說話。這個道理,拿到孩子身上,也是同樣的。
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如果對一個老師有好感,在這位老師上課的時候,就會認真聽講。對于這位老師教授的內容,也會非常感興趣。這樣一來,孩子學好這門課的可能,就大大增加了。
另外,孩子和老師的關系夠好,老師對孩子也會格外關注,這一點至關重要。通常來說,老師對于班級內的孩子,總是想一視同仁。但實際情況下,老師出于人的本能,肯定還是更愿意關注自己喜歡的孩子。
5、幫孩子調整情緒。
有時候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并不是主觀上不想學習了,而是出于一些其他的心理變化。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調節能力,相較于成人來說,都比較弱,也很難去自我調節心理。如果孩子生活當中遇到了什么問題,就很難擺脫相關情緒了。
這時就需要家長幫忙了,幫孩子調節情緒的方法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家長需要找出孩子情緒變化的原因,需要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辦法。這種情況下,只要孩子的情緒調整好了,自然就能擺脫厭學情緒了。
孩子鬧情緒,不想上學是什么原因
1、自我否認
孩子在學習上屢屢受測或者自我信心不夠,經常否決自己。特別是在成績達不到自己想要的高度時,會過度焦慮從而產生學習沒有用,怎樣學習都達不到目標的心理,這時他們就會出現厭學情緒。
2、環境不適應
孩子剛剛進入一個新環境,沒有了熟悉的爸爸媽媽,面對的是陌生的老師,陌生的同學,難免內心會存在一定的失落感。再加上如果與小朋友間發生鬧別扭的情況,或者因為某些地方表現的不好,被老師批評了,小朋友第二天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哭情緒不愿意去上學。
3、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面對困難,孩子還不具備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校就是一個微型社會,父母在職場遇到的各種矛盾,在學校里可能都會微縮體現在孩子身上。但孩子性格特征各異,有的孩子能游刃有余的成為班級甚至學校學生團體領導者,而有的就是自帶被排擠體質,甚至遭受嚴重的校園暴力。
孩子厭學心理的表現,在情緒和態度上很明顯!
1、情緒上的變化
討厭學習,不喜歡上課,不喜歡讀書,不能獨立完成作業;學習活動、時間少,從來不主動學習,學習不努力;經常偷懶,習慣拖延,用其他活動來取代學習,占用學習時間。
孩子厭學時,一旦談到學習就頭痛,或者干脆采取逃避的態度消極應對。一看到作業就心煩,聽到考試就害怕,仿佛已經失去了對于學習的興趣與求知欲。
2、學習態度的變化
學生厭學的表現主要有對學習缺乏主動性、被動地或根本不愿意接受學校老師的教育,具體表現為:
厭學學生課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認真聽講、走神、發呆,愛做與課堂無關的事,經常違反課堂紀律,精神不振,愛打瞌睡,一般不愿做作業,或者抄作業或找別人代抄。經常遲到、早退、曠課、逃學,對老師、家長提出的學習要求,常故意抵觸對立,有的干脆棄學出走。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