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中學生階段是最具創造性的時期,在歷史長河中,許多了不起的發明都誕生于發明者的這個階段,如今,塑造中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已成為人才培養的必然要求,作為家長,更應該著眼于孩子的未來,幫助孩子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
中學生應如何培養創新能力
1、夯實知識基礎,培養實踐能力
學生扎實深厚的文化知識和專業理論知識,這是提高創新能力的前提。要教育學生不要好高鶩遠,急于求成,要刻苦學習,努力掌握“雙基”。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小制作、小實驗、小發明、小創造活動,多給學生動手機會,推動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2、增強自主意識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要真正做到民主與平等。老師要牢固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要鼓勵學生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教師,敢于獨立思考,樹立追求真理和發展真理的信心和勇氣,激勵學生打開思維閘門,去合理懷疑,去積極探索,去追求真知。
3、營造創新氛圍,重視個性發展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同學間相互尊重、相互激勵,使學生成為教學主體;幫助學生培養樂于提出新問題,養成質疑的習慣,對學生的創新成果給予適當獎勵,努力保護學生創新的積極性。
同時還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長處,因材施教,正確引導,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其個性和潛能都得到充分的發揮。
4、培養觀察能力
引導學生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調動各種感官,全心去觀察;還要引導學生抓住特點,有目的、有層次、有條理地進行觀察,使學生能透過表面的觀察,分析事物的本質,將感性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的思索。
讓學生在觀察中學習,在觀察中想象,在觀察中質疑,在觀察中解惑,從而增強解決問題和獲取新知的能力。
5、引導發散思維,鼓勵大膽想象
和創新的起點是置疑,要善于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從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去探究問題。當有的學生發現和提出含有某種創新因素的“新奇”問題的時候,應及時抓住機會,因勢利導。
鼓勵學生深入思考,打破常規,力求從其他角度解決問題;啟迪學生逆向思維,讓學生從反面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產生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鼓勵學生多采用求同思維,尋求更多的解決問題的空間。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堅持這幾個原則
1、實踐性原則
哲學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途徑。的確,要知道問題能否被解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上手做。要培養中學生的創新性能力,無論是途徑還是目的,都離不開實踐,而往往在實踐過程中,也能迸發出更多的靈感。
2、個性化原則
遵循個性化原則,重在激發中學生的主動性和獨創性,培養他們獨立的意識、自主的人格。在這個方面,最重要的是要允許偏才、奇才的出現,承認孩子之間的差異,也要允許這種差異的存在。
另外,我們也要改變“聽話才是好孩子”的這種思想,鼓勵孩子大膽質疑,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凡事多讓他們自己拿主意,引導和保護他們的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和表達欲,讓他們能夠從小養成獨立自主的性格。
3、協作性原則
所謂協作即由多人共同配合完成某一任務。對中學生來說,如果遇到問題,為了獨立而強迫自己獨自來解決問題,往往會困在自己的想法之中,難以打破僵局。
這其實也是另一種程度的思維固化,團隊協作的方式就能使成員各自的想法在一起碰撞,從而在這個過程中形成新的想法,也能打破個人思維固化的僵局。
這種方式還能夠幫助中學生培養他們樂觀、開朗的性格,團結協作的能力,讓他們學會與他人相處,學會在集體中進行工作,也學會在與人合作的過程中進行創造。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