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作為家長一定要有耐心,不要粗暴打罵教育孩子,孩子不愿意上學一定是遇見了困難或者是不開心事,家長要與孩子第一時間積極平和的溝通,和藹可親的交流氣氛會迎來孩子想要學習的春暖花開,孩子需要家長的愛的關懷,在愛的呵護下,孩子會茁壯成長。
孩子不愿上學怎么辦三句話搞定
第一步,學會看見孩子的感受
孩子不想上學時,父母感受再不好,也要先體恤孩子。媽媽也知道上學很難,十年如一日,有做不完的作業,當年媽媽也想過不去上學,媽媽理解你。只有先在意孩子的感受并嘗試共情,他才不會和父母對立,父母才能了解孩子真實想法。
第二步,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
我們要做的不是威脅孩子說:你必須如何做,或者講一大堆讀書很重要的大道理,而是找到行為背后的原因,幫助孩子擺脫情緒陷阱。
孩子,你能跟媽媽說說為什么不想上學嗎?是不是學校發生什么不好的事情了?還是成績提不上去你感覺很受挫?說出來,媽媽和你一起解決。家長只有認真傾聽到孩子內心的聲音,才能找到問題所在。
當孩子被霸凌、被老師言語傷害時,我們強行讓孩子去上學只會增加他的危險與痛苦,了解清楚后做孩子強大的后盾。如果孩子是因為學習受挫,我們要做的不是責罵,而是陪著孩子探尋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第三步,創造一個學習環境
這個場景再熟悉不過了:晚上,孩子在做作業,媽媽在旁邊陪讀,刷手機,不時指出孩子做錯了什么。試著放下手機,拿起書,用心看,向孩子們展示專注的意義。身教重于言教,與其每天督促孩子學習,不如自己學習。
孩子,媽媽在一旁工作/看書,陪你一起寫作業。你遇到不會的題目可以隨時問媽媽,知道了嗎?這種陪伴勝過一天一千次的嘮叨,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才能更大限度地讓孩子愛上學習。
當你抱怨孩子不愛學習,寫作業磨蹭粗心,甚至不想上學……不妨停下來想想,孩子為什么沒有學習的動力?
嚴懲、督促、打罵,只能管一會兒,等孩子長大了,就會失效,到時候你該怎么辦呢?靜下心來,學會跟孩子好好溝通、看到孩子的內心需求,才能解決問題的本源。
孩子產生厭學心理的原因
1、動機不足
學習動機缺失是導致厭學的重要原因,很多學生不知道學習到底是為了什么,只是單純的想要取得一個好成績,讓父母老師高興,而這不足以用來支撐繁重的學業壓力,所以在這種被動的學習狀態里,會有無意義的想法出現,導致厭學。
2、習得性無助
有一類學生學習非常的刻苦,但是成績卻一直沒有變化,這種接連不斷地受到挫折和失敗,就會產生無能為力、只好放棄的心態,也就是習得性無助;
3、學業負擔過重
目前競爭激烈,學生承受著來自校園和家長的雙重壓力,整天埋頭于作業,沒有喘息的機會,同時身體缺乏鍛煉,睡眠不足,導致學習缺乏興趣,心理出現疲憊狀態。
4、社會誘因
現在正處于信息爆炸時代,干擾因素過強,極易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游戲、上網等娛樂中去,而且接觸的不良價值觀也會對學習出現偏頗看法,出現厭學心理。
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自覺力
第一步:從習慣入手,打好基礎。
孩子口頭上答應得爽快,但為什么做不到?其實是因為學習習慣存在問題。習慣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因此,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的習慣培養。你可以為孩子制定一個每日學習計劃,幫助他們逐步養成按時完成作業、認真對待學習的好習慣。
第二步:退出包辦代替,培養生活責任感。
許多在學習上不自覺的孩子,在生活中也常常“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包辦得越多,孩子就越難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你可以讓孩子從整理書桌、打掃房間、洗襪子等小事做起,慢慢培養他們的生活責任感。這種責任感一旦形成,自然會延伸到學習中,幫助他們變得更加自律。
第三步:提高時間管理能力,培養主動學習的能力。
孩子不自覺地學習,通常也是因為時間管理能力差。比如,本來七點能完成作業,但拖拖拉拉到了九點,原本的玩耍時間被壓縮,他心里不平衡,自然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提高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可以幫助他們學會高效完成任務,騰出更多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會大大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