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家長經常說孩子,會使孩子變得不愿意跟家長溝通,產生跟家長作對的心理,有些孩子會變得沉默,自卑,不再會跟家長交流內心感受。所以不要數落孩子,這樣對孩子成長不利!
家長經常說孩子的后果
1、沒有自信心。孩子會錯誤地認為自己就是比別人笨,什么都做不好,長時間就失去了內心的自信,變得自卑,做事猶猶豫豫、畏手畏腳。
2、有負罪感。總是批評孩子做得不好,使孩子產生負罪感,覺得就是自己的原因導致的錯誤。心理出現障礙,性格變得扭曲。
3、形成叛逆心理。孩子會認為,不管我怎么努力,父母都會覺得我做得不夠好。不如破罐子破摔,反對或者排斥父母的話,隨心所欲,有種“看你能把我怎么樣”的想法。
4、逐漸孤僻。有的家長本想用別人家孩子的優點來激勵孩子,但是忽略了自己孩子心里的感受,逼迫孩子進步,只會拒絕前進。最后關閉自己內心的大門,拒絕跟別人溝通交流,從而變得孤僻。
孩子犯錯家長怎么教育才正確
1、講究方法,千萬不要讓孩子自尊心受到過于大的傷害。
家長要明白,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為的就是讓孩子不再錯下去。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中,千萬不能簡單粗暴。因為簡簡單單懲罰孩子,只能治標不治本。尤其是在周圍有很多人的時候,如果這時候家長不管別人的目光立即對孩子進行打罵,那在孩子三觀塑造的關鍵時期,即使他犯了錯誤也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尊重。這種感覺不到自己被尊重的教育,孩聽話也往往只是表面的服從。
2、價值觀教育,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真正的錯誤。
我們首先要當場立即制止孩子的行為,如果孩子有損害到別人的利益,那一定要要求孩子立即對人家道歉認錯。如果孩子損害了別人的利益需要賠償,那家長也不要推辭。此時也是教給孩子怎樣才是負擔起自己的責任的機會。然后再給孩子自尊的條件下,指出孩子剛剛孩子哪里做錯了,讓孩子真正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給別人帶來的危害。
3、獎罰分明,讓孩子深刻意識到這次的教訓。
當然,這場教育的重點并不是讓孩子變錯就結束了,適當的懲罰會讓孩子深刻銘記這次發生的錯誤,只有孩子真正知道自己錯在哪,并且保證以后不敢再犯,孩子才能在這場錯誤中受到教訓。
但是在所有的懲罰過程中,如果父母選擇打罵孩子,那只能說這種教育是最低級,最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了。因為一味的打罵不能讓孩子信服,只能讓孩子受到傷害或者是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懲罰的方式非常多,比如家長可以選擇讓孩子做家務活做公益等等。
4、父母要以榜樣的力量教育孩子真正的做事標準。
其實家長說的多少罵的多少并不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方式是在一點一滴中孩子受到父母熏陶得來的。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在孩子的視線里,他們會模仿我們的做法和行為處事,所以家長要學會一榜樣的力量,教育還是什么才是真正的做事指向標。
6個正確批評孩子的小技巧,建議收藏
1、批評前,先聽孩子的解釋
父母和孩子對于一些事情的認知看法是不同的。看到孩子犯錯,父母批評前首先要給孩子一個解釋的機會,而不是立刻教訓孩子。特別是孩子本來就調皮好動時,有的父母直接就給孩子下定義了。
但事實是,眼見都不一定為實,無論父母想怎么教育孩子,都要給孩子一個解釋的機會,這樣可以避免造成誤會,也能讓孩子開口說自己的想法。
2、只對事不對人
批評要謹遵一個原則就是:對事不對人,是對行為進行糾正,而不是動不動就上升高度,給孩子貼標簽。
比如孩子偷錢還撒謊,父母可能要進行批評教育,但我們應該把關注點放在孩子為什么偷錢撒謊這件事上。
找到孩子這樣做的動機和原因,看看如何才能支持到孩子,而不是把孩子定義成一個壞小孩,甚至覺得孩子“以后什么也干不成,肯定沒出息”。
所以,父母批評時要留意自己的用詞,針對事實進行陳述,并用期待的口氣相信他會改進。
3、批評和鼓勵相結合
要知道,很少有孩子會喜歡一直被批評。這會讓孩子感到沮喪,自信心受損。但如果在批評前先表揚一下孩子最近的進步,可能再說批評的話,這個時候會容易接受的多。
或者批評結束后,父母給一些適當的鼓勵,比如說“沒關系,知道錯了改正就行”、“我知道你是個聰明的孩子,自己會知道怎么做”、“爸爸媽媽也有犯錯的時候,重新再來”之類的話。
孩子相對來說也會更加容易接受,而且更容易激發孩子的斗志,朝著前進的方向走。
4、選擇恰當的時機
在一天的時間里,這四個時間段最好不要批評孩子:
早起時不批評
都說一日之計在于晨,如果早上就開始批評孩子,不僅會對孩子一天的心情造成影響,更讓孩子厭煩你的批評、排斥與你的溝通。
飯桌上不批評
不少父母總喜歡在飯桌上詢問孩子的成績,斥責孩子的過錯,對孩子進行嘮叨。
當飯桌不再是單純地吃飯,變成了孩子的批斗大會,你覺得孩子還有食欲嗎?
其實,這原本是拉近親子關系的好時機,用來批評教育孩子,有些得不償失。
公眾場合不批評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也需要維護自身的面子,家長不應該在公開場合,比如公共場所、當著孩子同學或朋友的面、當著親朋好友的面無所顧忌地批評孩子。
睡覺前不批評
如果讓孩子帶著負面情緒入睡,孩子會容易睡不安穩,甚至做噩夢,非常影響睡眠質量,不利于身體發育。
所以,千萬不要在孩子起床時、睡覺前、吃飯時、在外面時批評他,這樣的批評是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的,最合適的時機是和孩子面對面坐下來,進行平等的交流。
5、批評要簡明扼要
很多家長在責備孩子的時候總是說一大堆事情,還喜歡把以前的事情拿出來一起說,這樣啰嗦還翻舊賬的批評就像一場酷刑,只會讓孩子感到恐懼和害怕。
父母的批評要精練簡短,說到點子上即可。畢竟沒有人喜歡一直被數落和批評,孩子更是如此。
6、批評前統一意見
批評教育時,最忌諱的就是“一家人都來批評孩子,一件事情有無數種意見。”
盡管可能出于關心,但這種批評其實是無效的,那么多意見,孩子該聽誰的呢?
就比如:孩子考試沒考好,功課又是門門不及格,父母打算批評教育孩子時,旁邊孩子的爺爺奶奶護住孩子說,“你這么說孩子干嘛?沒考好也不是他的錯呀,他還小嘛,別說了。”
這樣一來,其實父母的處境就很尷尬,畢竟家中的長輩已經發話了。
所以無論你有再好的批評教育機會、再優秀的談話技巧,如果家里人對這件事的看法不統一,就很難達成一致。
比較好的處理辦法是:批評孩子前,最好是全家人一起開個會議,說清楚這件事的利害關系,如果不批評可以怎么去幫助孩子,大家可以集思廣益、表達意見。
平時也要多交流,達成共識,畢竟大家都是為了孩子好,要以孩子的想法為主,避免一家人互相拆臺。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