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我們要做的,首先是保持自己的淡定與平和,接納孩子的情緒,你淡定了,孩子才會更容易平復情緒;其次是適當的溝通,不能滿足寶寶的要堅持,但也要教會孩子如何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與需求。
孩子得不到滿足就發脾氣怎么解決
當孩子發脾氣甚至哭鬧時,你要做的很簡單,那就是淡定接納孩子的一切表現,孩子越鬧,你越冷靜,同時:
1、制止孩子的不良行為。比如砸東西、打人,要控制住孩子的小手,告訴他這是不對的,這樣會把媽媽弄痛,但不要給孩子貼標簽,比如“怎么這么不講道理?怎么這么不懂事!沒有禮貌!”之類;
2、告訴孩子你很理解他。比如“你現在是不是很生氣?媽媽理解你,因為你想要的那個玩具沒能得到;但無論如何,媽媽都愛你。”切記,這個時候,別著急解釋你的理由,孩子的情緒沒有平息,你越解釋只會越刺激孩子,讓他越激動;
3、引導孩子用更合理的方式去發泄情緒。比如“如果你還是很生氣,你可以試試去打枕頭、撕報紙,或者找個沒人的地方大喊幾聲‘我很生氣’,這樣你就會覺得好多了,媽媽生氣時也經常用這個辦法。”同時最好能把這些可供發泄的材料遞到孩子手里,甚至不妨做一些示范,總之,發泄的基本原則是“不傷身不傷財”(既包括自己也包括他人的“身”和“財”);
4、等孩子情緒平息后,告訴他為什么不能滿足他的要求。比如“因為家里已經有3個類似的玩具了,所以這次不能給你買。但爸爸依然愛你。”一定要認真耐心地告訴孩子具體的理由,不能不回應不處理,否則孩子還是會心存不滿甚至留下心結。
5、教會孩子用語言來表達需求和感受。比如“媽媽,我很喜歡這個玩具,你不給我買,我真的很生氣!”告訴孩子發脾氣哭鬧并不能產生任何作用和效果,而好好說話、合理談判、講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卻能得到更多的回應與幫助。
孩子喜歡發脾氣哭鬧是什么原因
孩子天生脾氣比較急躁。
每一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有的孩子天生就多愁善感,也有的孩子自信開朗,而一些孩子個性比較強,情緒比較急躁。當他遇到挫折的時候,通常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負面情緒,用哭鬧、發脾氣等來表達不滿。
孩子被溺愛,哭是讓父母妥協的手段。
孩子喜歡哭鼻子,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大人怕聽見孩子哭。只要孩子一哭,就能得到他想要達到的目的,所以,哭就成了孩子解決問題的手段。
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差,喜歡用哭來表達情緒。
孩子如果可以用語言表達出來自己的情緒,哭鬧的現象就會減少很多。有的父母不給孩子表達的機會,總是從孩子的情緒去猜測他的意圖,就會加劇孩子情緒化表達的現象。
孩子被父母所忽略,內心缺少安全感。
父母陪伴在身邊,孩子內心獲得足夠的關注和愛護,心理需求得到滿足的孩子,情緒也會比較穩定。相反,那些被父母經常忽略的孩子,他們的安全感不夠,就會多一些焦躁不安的情緒。
哭可以表達出來孩子的不良情緒,但是卻不能解決問題。小孩子遇到問題,就只會哭,也會影響他其他方面的成長和發展。所以,改善這樣的情況,還需要爸爸媽媽從多方面去引導孩子。
如何減少孩子發脾氣的頻率
無論多忙,都要多陪伴孩子
親子關系是培養孩子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家長無論多忙,都需要多陪陪孩子,將親子關系不斷提升。有些人說,自己實在是太忙,無暇陪伴孩子。那么這里我們就需要說道說道了,家長的目的是什么?很多人不用想就會回答,是讓孩子過得更好。那么問題來了,現在有機會讓孩子發展得更好,為何要錯過呢?這不是本末倒置了嗎?所以,家長要想清楚自己為何而忙,不要倒果為因。
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時馬上會發脾氣,其實和孩子的價值觀也有關系,因為正確的價值觀影響下,孩子會仔細的分析需求對自己的影響和發脾氣行為對自己的影響等,而不會盲目的做出暴躁行為。所以,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讓孩子以更加客觀、全面的態度來看待事物。
改掉自己的壞毛病
作為家長,要知道自身的任何行為,都會對孩子造成一種“教學式”的影響,所以在孩子面前,家長要注意收斂自己的壞習慣,改掉自己的壞毛病,給孩子展現出一個正確的榜樣,讓孩子獲得積極的影響,從而健康的發展。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