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小孩自律性差時家長不要急于責罵,可以先耐心說服,并幫助小孩制定計劃,讓小孩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還要鼓勵小孩勇于嘗試。
孩子不自律怎么教導
1、找到阻礙孩子不自律的原因
是因為單純得喜歡還是為了緩解焦慮,又或者逃避現實。比如,孩子喜歡看電視導致不寫作業,有的孩子會因為作業難,自己不會做而選擇逃避,所以回到家先看電視,磨蹭到最后隨便寫寫了事;有的孩子是因為劇情好看,總是忍受不住誘惑,或者就是感覺學習一天太累了,想和家長一樣擁有放松時間。
2、家長以身作則,避免雙重標準
這個很好理解,要求孩子做什么的時候,家長可以陪他一起做,實在做不到也要盡量不打擾他。家長在客廳看電視卻要求他學習,家長玩直播很起勁兒卻要求孩子放下手機,孩子怎么能聽從呢。
3、在日常生活中,滲透規則意識
積極引導孩子參與日常規則的制定。例如,在家閱讀圖書時,可以與孩子一起制定圖書擺放、閱讀、分享、等待以及不遵守閱讀規則的懲罰等。若規則實施后產生矛盾,則同樣與孩子進行討論,對規則進行修改、完善。較之傳統的常規制定方式,孩子參與后的常規能夠得到孩子的理解與接受,在提升孩子規則意識的同時也使規則真正得到執行。
4、引導自我管理
只有當孩子真正進入需要自律的環境時,才能體會到自律的重要性,才能學會如何自律。創設適宜的環境,在特定的環境中逐漸引導孩子脫離家長的束縛與管理,進行自我管理。在這一過程中,家長不能直接進行具體的指導,只能進行宏觀干預,將時間與空間真正地交予孩子。唯有如此,孩子的自律性才能真正養成。
孩子缺乏自律是什么原因
1、家長管教方式不當
如果家長對孩子過度溺愛、百依百順,又或者過于嚴厲苛刻,都可能導致孩子缺乏自律性。適當的引導和要求是很重要的。
2、缺乏良好的榜樣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如果周圍缺乏自律、自控的正面榜樣,很容易養成相反的不良習慣。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學習對象。
3、自我控制能力較差
一些孩子天生較為沖動、缺乏耐心,自我控制和延遲滿足的能力較差,更需要后天的培養和訓練。
4、缺乏明確的規矩約束
若家中對孩子缺乏明確的生活作息、學習等規矩要求,孩子就難以養成自律的好習慣。
5、注意力難以集中
部分孩子注意力比較容易分散,對事物缺乏持續的專注力,這也會影響到他們的自律性。
6、缺乏正確的價值觀引導
一些家長忽視對孩子價值觀的正確引導,導致孩子對自律意義認識不足。
所以培養孩子自律,家長要以身作則,制定合理規矩,耐心引導,循序漸進地加以培養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性?三個方面,培養孩子自律的習慣養成
1、保持做事專注的良好習慣。
高爾基說,如果一個人連自己小小的欲望都不能控制,那將無法成為強大有力的人。
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主要原因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上課的時候不認真聽老師講課,無法專注的做一件事情。父母應該保護好孩子的專注力,無論娃在寫作業還是打游戲時,都不要輕易的去打擾他,讓娃專心致志的完成一件事情。
家長可以陪孩子找他做感興趣的事情,比如說寶寶喜歡打球,家長可以告訴娃,你迅速的完成作業,剩下的時間可以去打球,這樣就能夠激發孩子的積極自主性,培養成良好的管理時間能力。
學習環境也是如此,給寶寶創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娃在家里讀書,寫作業時,父母應該保持安靜,不要在旁邊走來走去,或者拿著手機刷視頻,打游戲。讓孩子明白,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專注,這樣的前提就是要專心致志的。孩子得到了專注帶來的收獲就會有成就感,就會學著自律。
2、閱讀的良好習慣。
都說細節決定成敗,家長可以給孩子閱讀自律方面的書籍,從書中學到更多的幫助。和孩子制定學習目標、運動目標等,并且和孩子一起去完成,可以給娃一個時間的期限,這樣才讓他有積極的動力去完成。
我家兩個娃都有閱讀的習慣,這件事情需要堅持。閱讀是我們一生都要去堅持的良好習慣,孩子通過閱讀能夠開拓眼界,增長知識的儲備量,主要可以鍛煉一個人專心致志的良好習慣,孩子的性格里也能多一份寧靜安然。閱讀這件事情越早越好,一定要堅持下來。
3、日常作息規律。
我每天都要求兩個娃早睡早起,晚上9點之前必須要睡覺。早上起來按時起床,無論多忙,我都要給娃做早餐。早上起來孩子美美的吃過早餐,一上午都會感覺到精力充沛,無論上課還是玩耍,都感覺精力充沛。
現在很多孩子不愛吃早餐,大人也不愛做早飯,導致孩子飲食沒有規律,作息時間也很穩亂。影響到孩子的身體和學習,家長應該從小嚴格要求孩子養成早睡早起、均衡飲食的良好習慣,這樣才能夠有條不紊的進行接下來的學習和生活。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