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媽媽長期對孩子發脾氣,可能會影響孩子與媽媽的親子關系質量,使孩子形成消極的自我概念,甚至會影響孩子以后和其他人建立親密關系的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媽媽經常發脾氣對孩子的影響
第一、謹小慎微,唯唯諾諾
媽媽脾氣暴躁,孩子因為害怕被打罵,會變得順從,做事沒有自己的主見。懼怕父母的暴脾氣,而把自己深深地包裹起來對人、對事沒有邊界,不知道拒絕,把自己搞得異常的疲憊。
會在意別人的看法和評價,害怕出錯,性格產生缺陷,總是害怕別人說自己不好,沒有自我。總想方設法讓別人滿意,別人覺得好,那就好,沒有主見,別人的感受比自己的感受更重要。自己有脾氣,但是會壓制它,不讓它發出來。
性格怯弱,自卑、敏感,遇到不公平的事情,非常怯懦,不敢反抗,自己吃啞巴虧,長期積累,容易焦慮抑郁。
第二、逆反
和第一點中的孩子正好相反,媽媽脾氣暴躁,對孩子惡語相向,對孩子缺少寬容和耐心,會不斷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媽媽越要求,越吼,孩子的行為會越和媽媽期望的相反,這就是強化孩子壞行為的后果。會讓親子關系惡化,孩子長大后,會早早的離開家庭,和媽媽一點都不親。
總結一下第一點和第二點,就是“不是在沉默,就是在爆發”。
第三、情緒管理差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將對孩子起著示范作用,孩子的一言一行也反映著父母的行為。媽媽脾氣暴躁,會讓孩子有樣學樣,如果是女孩,長大后可能和媽媽一樣暴躁。如果是男孩,暴躁的同時,也有可能有暴力。孩子長大后不會溝通,不能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也用暴躁的方式去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影響孩子的人際關系。
第四、缺乏安全感
媽媽暴躁的時候,每一分鐘對于孩子來講,都是煎熬,恨不能立刻逃離這個家……因為感受不到家的溫暖與和睦,所以對待親情也顯得異常的淡漠,很難做到在父母面前撒嬌、任性,甚至成年后很長時間都不愿意回家。還有人曾表示,自己對父母的恨甚至多過了愛。
第五、孩子不自信
媽媽暴躁,對任何事情都挑刺,讓孩子感到家就是一個冷冰冰的地方。孩子會懷疑自己是否值得被愛、被喜歡。孩子不相信自己能夠做好一件事。
在學習上,經常被父母吼,在學習上,也會自我懷疑,認為自己背不下來,學不會。學習成就就不好。這樣,可能會惡性循環,學習越不好,家長就越吼……
家長如何控制好情緒不對孩子發脾氣
要改變對孩子發脾氣的習慣,首先需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并及時調節。在面對孩子時,要保持冷靜和理性,盡量避免情緒化的反應。可以通過深呼吸、計數等方法來控制自己的情緒。同時,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行為,尊重他們的感受和想法。
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與孩子進行有效的交流,以解決問題和情緒釋放。還可以尋求專業幫助和家庭支持,共同努力改善家庭氛圍。通過這些努力,可以逐漸改變自己對孩子發脾氣的習慣。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正確方式有哪些
一、一定要以平等的姿態和孩子溝通,而不能頤氣指使高高在上的,那樣只會讓孩子心里防線加厚。
二、與孩子溝通也要講究技巧和策略,而不能直來直去的,孩子的心里有時候比大人想的多。
三、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與孩子溝通不可能一帆風順,所以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四、多一些包容和耐心,讓孩子感覺到你對她們的愛,這樣才能讓孩子卸下心理防備。
五、要學會傾聽孩子的聲音,不要不給孩子說話表達自己的機會,那樣只會更容易讓孩子把自己封閉起來。
六、要給孩子足夠的理解和尊重,孩子感覺到自己被尊重了,才會愿意和你溝通。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