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首先家長要認識到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玩兒心重是正?,F象,避免對孩子進行嚴厲的批評和打擊。其次要多多陪伴孩子進行戶外運動,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力量感。同時引導孩子對閱讀,對數字產生興趣是最重要的。對待一年級兒童引導孩子的學習興趣更為重要。
一年級厭學的孩子怎么引導
作為家長,首先要搞清楚孩子厭學的原因,是外在的還是內在的。
外在的是指學校老師或者是同學,跟他們相處的過程中,讓孩子感到很有壓力,不想去上學。如果是這方面的原因,家長要多和老師進行溝通,看看是否能夠有效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是內在的原因,那就是孩子不喜歡讀書,讀書讓孩子感到很累很有壓力。那就需要家長告訴孩子為什么要去讀書,讀書對他有什么幫助,除了循循善誘,還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一些幼兒職業夢想以及情緒管理方面的繪本,幫助孩子克服厭學的心理。
孩子一年級就厭學的原因
1、學習基礎、能力差。孩子在小學時期,因為基礎薄弱而喪失信心;孩子對學科的興趣較低。
2、上課坐不住。一年級,老師和學生的關系緊張,孩子常常表現為沉默寡言,不愿去上學;在校聽不懂老師講的知識點,孩子覺得無法聽懂,從而拒絕聽課,對學習產生抗拒。
3、人際關系不佳。一年級,學校的老師和學生之間頻繁出現沖突,會讓孩子厭學,如果孩子在學校受到了老師的批評、同學的嘲笑,或同學的嘲笑,就很可能會出現厭學的表現,這時候就需要家長正確引導了。
一年級需要培養孩子的哪些習慣
一年級小朋友需培養3個習慣,開學后孩子更易優秀,父母少費心。
習慣一:規劃整理習慣
作業拖拉完不成、喜歡丟三落四等等,其實都是孩子的規劃整理能力不夠。這個習慣沒養成,主要兩個原因,一個是家長“包辦”,一個是孩子沒這方面的意識。所以,想養成這個習慣的最佳方式,就是家長放手,然后引導孩子去規劃整理。
想要培養一年級小朋友的規劃整理能力,家長可以做3點:
第一點,無論是出去玩,還是去上學,讓孩子自己收拾東西,這會讓孩子思慮更周全;
第二點,無論是看動畫片,還是寫作業,都讓孩子做個計劃表,自己安排時間,哪怕一個大概的時間也行,這會養成孩子的時間概念,以及對計劃的執行力;
第三點,讓孩子參與家務,無論是疊衣服還是摘菜、拖地等,做家務也能有效鍛煉孩子的規劃整理能力。
習慣二:專注一件事的習慣
孩子無論是做作業,還是上課,都需要一定的專注力,否則,就會出現做作業拖拉、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閱讀出錯等情況。因此,培養孩子的專注習慣,刻不容緩。專注力養成,家長需要注重兩件事情,一個是不破壞,一個是可以培養。
所謂不破壞,就是在孩子在認真做題、畫畫、玩耍的時候,家長不要一會兒讓孩子喝水,一會兒問孩子餓不餓。并且,在孩子沒有形成長時間專注力之前,最好家長陪著孩子一起專注。孩子看書做題,家長也可以陪在身側看書,而不是拿著手機玩。
培養專注力,需要一定的耐心。家長可以給孩子制定一個目標,比如這次專注5分鐘做題,準確率達到了,有怎樣的獎勵等等。然后將專注時間逐漸延長,讓孩子真正養成專注力。專注力強的孩子,成績差不了,家長省心不少。
習慣三:自主學習習慣
催著孩子學習,永遠是下下策,上上策自然是讓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對于一年級孩子來說,自主學習能力是比較差的,畢竟他們還沒有開始學習。這時候,家長可以培養孩子學習問題的解決能力。
在解決能力這一塊,孩子可以通過預習、查閱資料等方式,來達到自己的學習目的。其中一年級的孩子,最要先學會的是“習慣查字典”,這是孩子自主學習的開始。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