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最好不要打孩子,無論出于什么原因和目的,毆打孩子的教育方式十分不可取。童年時期的暴力會在孩子的性格種下陰影,毆打給孩子帶來的,除了身體傷害,還有心理傷害。
媽媽可以打兒子嗎
在對孩子的教育中,盡量不去打孩子,可以跟他講道理。該不該打孩子,這個問題困擾很多家長。不打,又調皮搗蛋。打吧,可往往事與愿違,孩子短暫停息后,更加變本加厲,更想動手。打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壞處多。
1、身體上的傷害
有些家長脾氣火爆,一聽孩子不聽話,上手就亂打,打到一些關鍵部位,后悔都來不及。外科知名專家稱打后腦勺可能導致呼吸中樞震蕩,容易出現并發癥——呼吸衰竭。打傷腦袋,問題更復雜。打太陽穴容易出現骨折,更嚴重者甚至導致失明。打耳朵,傷到耳膜,可能導致失聰。打背腰部,易出現脊椎損傷,成年后或有腰脊間盤突出。很多家長愛打屁股,恐出現脊髓損傷。請問還敢打嗎?
2、心理上的傷害
有些家長總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真的嗎?有的孩子本身嬌弱,可能會聽話,但性格會懦弱,遇到不公平對待,逆來順受,不知道反抗,不敢跟父母交流。有的孩子比較倔,打了也不改,依然我行我素,跟父母較勁。或者更叛逆、厭學、逃學。甚至在往后生活中崇尚武力,遇到問題以打架方式解決。以后長大了把這個能力延續給身邊的人或者子女。你還敢打嗎?
5種情況家長可以適當打孩子
偶爾動用一下家法,會讓孩子心生畏懼,增加不再犯的可能性,但絕不能將打孩子作為唯一的教育手段,那哪些情況可以打孩子呢?
1、對長輩不尊重,沒有分寸。
尊老愛幼,一直是中國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從小被寵大的孩子,如果不注意引導,就很容易變成小皇帝,小公主,認為全天下都得圍著他轉,對父母長輩也不會有絲毫尊,重甚至惡語相向。
這種行為不僅讓孩子容易被人嫌棄,甚至有可能變得無法無天,走上彎路,所以這種涉及品行和性格成長的行為,不打,不行。
2、習慣推卸責任,害怕犯錯,拒絕承擔。
曾經我兒子就有過類似的情況,只要他做錯事,家長還沒開口教育,他就直接狡辯,說不是他的錯,在多次并溝通無果的情況下,爸爸最后還是教訓了他一番。
當然,事后也及時的進行了思想上的溝通,孩子也沒有再犯。
遇事先狡辯,推卸責任,總喜歡把錯誤歸咎在別人身上,是一種非常可怕的行為,必須及時糾正。
3、不道德的行為。
比如偷盜,以大欺小,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不愿分享等等,不道德和過于自私的行為,家長一定要強行制止,否則孩子一旦養成習慣,不僅以后很難與同學相處,進入社會后,也無法適。
4、明知故犯。
這里指的是,家長或老師已經針對他的行為或錯誤,多次友情提醒,卻屢教不改,甚至孩子還會故意犯錯。
針對這種情況,家長可以適當地敲打,讓他長長記性。
5、對危險視而不見。
孩子的好奇心都比較大,天生喜歡觸摸一些自己不了解的物品,比如濕手碰開關等等。如果不及時有效地阻止,可能會發生嚴重的后果。
由此可見,孩子不是不能打,而是要分情況,有時候當語言溝通達不到效果時,家長可以適當地打孩子,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一味地用打來懲戒孩子。
暴力媽媽對孩子的影響
1、孩子沒有主見,性格孤僻,不愿和人交流,容易變得叛逆。
2、性格比較急躁,不愿意與小伙伴一起玩耍,孩子在外面和小朋友交往也容易出現不愉快的情緒,影響孩子性格的成長。
3、脾氣暴躁,容易暴躁,不聽話。
4、性格倔強的孩子總和不會做事情的同學,孩子不會說話,也不會說話,對外面的世界非常不滿。
5、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會很不自信,覺得自己比別人好,父母應該對孩子好。
6、有攻擊性,對自己的孩子百依百順,認為自己做不好自己就不喜歡自己。
7、性格孤僻,膽怯脆弱,脾氣暴躁等,孩子就會膽小怕事。
8、性格孤僻,不愛說話。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