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把門反鎖可能有多種原因。一方面,這可能是因為孩子正在尋求獨立和自主權。他們可能希望有自己的私人空間,以避免其他人的干擾。另一方面,這也可能是因為孩子感到不安全或受到威脅,因此想要保護自己。
孩子反鎖門的心理
1、孩子長大后,會有保護隱私的意識。他們不喜歡自己的東西,被父母隨意翻身。孩子七歲的時候就有這種意識,但是很多家長不懂得尊重孩子,所以總是用這種鎖門的方式來保護自尊。
2、孩子和父母的關系越緊張,他們就越喜歡鎖門。從心理學上講,這是一種分離的表現。當孩子和父母呆在同一所房子里時,他們會有強烈的危機感和厭惡感。為了擺脫這種狀態,他們會獨自躲在房間里,鎖上門。
孩子反鎖門的解決辦法
和孩子建立清晰的界限感
家庭里面的界限是讓每個人保有自己的獨立感,父母該放手時就得放手。許多父母假借愛的名義,強行進入孩子的“房間”,希望孩子打開房門,在自己的“注視下”,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長。殊不知,越是約束,越是抗拒。
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就會反抗家長的介入,變得逆反,會用種種家長難以理解的方式進行反抗。家長不要剝奪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更要引導孩子建立清晰的界限感,要理解孩子想要獨立空間的愿望,這是必經的過程。
改變和孩子的溝通方式
孩子最討厭的幾種溝通方式,恰好是父母最喜歡用的方式:聊天都變成了說教,說什么最終都能落到“你要好好學習”上;探討變成了審問,審問孩子在學校發生了什么,有沒有認真聽課;假裝給孩子自由,卻要求孩子選擇自己期待的那一個選項……
在與孩子溝通之前,先摒棄掉以前給孩子貼上的標簽,先把說教、審問的方式都丟掉,想想孩子背后的心理動機。當孩子遭遇溝通不暢,自我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容易發生和父母爭吵,吵不過父母,只會反鎖房門,自我內耗。
不管是把自己鎖起來也好,爭吵也好,都是在對家長發出信號:我想和你好好溝通,可你卻從來不聽我的心聲。
改變,從對話開始;對話,從傾聽開始。父母放下焦慮,和孩子平等溝通,換位思考,不要一味指責。有了高質量的溝通打底,孩子們會更容易合作,也更樂于聽父母的話。
當孩子在和父母意見發生不同的時候,會躲進房間,這時候我們要給孩子一些時間,等孩子愿意交流了再交流,不要去逼孩子。
孩子不愿與父母溝通的原因
1、父母跟孩子的家長教育辦法有問題,長時刻的責備或許超理性的講道理深深的損傷了孩子。孩子的心里就會構成一個觀念,那就是父母不會必定或賞識自己,一起還處處被指令或許道理限制。
2、單親家庭或許留守家庭因為長時刻父母兩邊教育與陪同的缺失,讓孩子心里的等候或巴望未能得到滿意。孩子無法與父母共享談論自己日子學習中的各種問題,漸漸地孩子的心里就會構成一個觀念,那就是父母并不是真的愛他,雖然看似自由可是孤單、傷心的心情環繞一向無法散失。
3、長久以來父母對孩子只是關懷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去注重孩子這個人本身。孩子的心里就會構成一個觀念,那就是父母只關懷他的學習,向來不會關懷他的感受。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