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很多父母在生活中是非常謹慎的,在孩子面前會保持刻意的權威,所以,少年時期的這種壓力在孩子心中也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印象,當他們長大成人之后,在原生家庭中受到的熏陶,也會帶入到現如今的小家庭中,和父母之間的相處方式沒有任何變化。
兒女長大后和父母不親的原因
1、經常暴力對待孩子
孩子小時候,父母經常用訓斥打罵對待孩子,要求孩子絕對服從,孩子完全沒有個人的想法,什么都要聽父母的,不然就是無休止的吵鬧,孩子心理壓抑,和父母在一起不快樂。
等孩子長大成人,離開父母的視線,也選擇少和父母接觸,因為一回到家,父母又要指手畫腳,評論一番孩子的所作所為,橫加干涉,讓孩子感到不愉快,雖然是父母,也只能選擇少來往,不得已而為之。
2、對孩子要求太高
經常在孩子面前說別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樣,如何有出息,埋怨自己的孩子沒有成就大事業,殊不知,“人比人,氣死人,”孩子沒有拿自己的父母和別人相比,父母也不要盲目攀比,打擊孩子的自尊心。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互相關心照顧才是家庭成員所需要做的重點,沒有什么比親情和快樂更重要,不是為別人而活,而是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3、控制欲強
父母特別強勢,控制欲強,不懂得如何交流,孩子只要不聽話,就認為孩子不孝順自己,進行道德綁架,養了一個白眼狼。
父母是真的愛孩子,可這種愛讓孩子透不過氣來,無法理解父母的真愛,或許父母的建議是對的,但是因為方式方法不對,孩子會逆反,走了彎路,更會埋怨父母。
兒女和父母不親怎么辦
作為父母,不妨自己主動采取措施改變這種狀況!
1、降低身段,與孩子做朋友,直接把他當做大人來對待,用朋友的口吻和他討論問題,天南海北,足球籃球乒乓球等等話題都可以。
2、生活起居的小事一律不管,告訴他:相信你能自己照顧好自己。
3、跟他一起做他喜歡的做的事。比如:周末休假看電影,有空看漫畫,郊游,有節制的玩玩電腦游戲等,特別是要鄭重其事地慶祝他在學習上取得的成績,讓孩子感受到他在家長心里的份量,也讓孩子明白,成長是必須伴隨著學業進步的,不是虛度光陰。切記和孩子談話總是說考試、分數等話題,總是一副板著臉的嚴肅表情。
如何形成良好的親子關系
1、盡量和孩子交朋友
作為父母放下自己的架子,要耐心和孩子溝通,不要覺得高高在上,和孩子拉進距離,最好和孩子成為好朋友。
2、細心的照顧孩子
平時對于孩子要細心的照顧,包括日常的飲食生活,父母都照顧的非常有規律細致。
3、能自己帶孩子
如果可以,最好父母親自帶孩子,這樣建立起來的親子關系會更親近更好。
4、要給孩子選擇的機會
平時父母要給孩子一些自主選擇的機會,比如平時吃飯,也可以問下孩子的意見,看看孩子想吃什么,給孩子機會。
5、和孩子保持好的交流
平時可以靜下來和孩子談談幼兒園的事情,或者是每天發生的事情,讓孩子覺得父母能融入自己的小世界。
良好的親子關系,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細心,樂于和孩子交流,給孩子自主的機會,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父母的愛的陪伴下健康的長大。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