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叛逆表現出不聽話是很正常的,叛逆期的孩子會對家長命令式的教育表現出反感,盡量和孩子用平等商量的口吻說話。另一方面也要自省一下,家長自身的要求是否合理,對于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強迫孩子去做,如果別人強迫你做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你會是什么感覺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孩太叛逆不聽話怎么教育
改善這種情況,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試試:
1、降低對孩子的要求。孩子無法達到家長的標準,會產生自責和不滿的情緒。家長也會難免責備孩子。在責備和不滿中,孩子的表現就更加差勁,這樣就會形成惡性循環。
反之,如果家長能降低標準,孩子的點滴進步鼓勵夸獎,就能增強孩子的自信,讓孩子的表現更加突出。
2、擺正與孩子的關系。家長要以引導者的身份與孩子相處。孩子有自己獨立的意識,有自己的人生,不是依附于我們的存在。
如果,家長在與孩子的相處中,不要以權威者教育者的身份,對孩子加以指責,發布命令。雖然我們的出發點是為了孩子好,但這種做法會讓孩子有被控制、被擺布的感覺,是孩子失去自覺和主動性。
3、傾聽孩子的心聲,尊重孩子的想法。“人之初,性本善”、“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每個人的都有向善向美的本性。
我們不能因一時孩子的想法或者做法不符合我們的標準,交否定孩子、干涉孩子。或許孩子一時的判斷或者做法并不正確,我們也要相信孩子,能夠在錯誤中不斷地修正。
4、嘗試對孩子放手。給孩子機會自己做一些事情,做一些選擇,孩子能夠在實踐中獲得成長經驗、學會承擔責任、更能理解家長的不易和良苦用心。
孩子叛逆一般有什么表現
1、對不良傾向產生情感認同。在一些青少年當中,尤其是男生,打架斗毆被看作是有膽量;與老師、上級公開對抗被視為有本事。
2、對正面宣傳作反面思考。有相當數量的青少年對學校、教師的宣傳,表現出一種不認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
3、對思想教育、遵章守紀要求的消極抵抗。有逆反心理的青少年,對思想政治教育采取應付、抵制、消極對抗的態度。
4、對榜樣及先進人物的無端否定。叛逆的青少年認為身邊的榜樣是“拍馬屁”行為,給予排斥和嘲笑。
5、對抗造成與父母關系惡化。對父母對自己的不尊重行為產生厭惡和反感,產生情感冷漠和行為上的違拗性,面對父母傷心的眼淚不可以使他們動情。
孩子叛逆不管的后果
1、影響孩子的人際關系
孩子性情專橫,目中無人,干事不懂得寬恕,也不會尊重爸爸媽媽,對其他的老一輩沒有禮貌。有的孩子性情會比較懦弱,由于長時刻都被溺愛,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靠家長解決,會影響到性情的構成,承擔不了挫折和困難,影響到以后的人際關系。
2、孩子無法無天
爸爸媽媽威信受損,孩子無法無天。爸爸媽媽長時刻寵溺孩子,勢必會讓爸爸媽媽的威信受損,所以孩子很有或許變得無法無天,她覺得自己是家里的小公主,她所提出的要求,爸爸媽媽也必需要滿足。時刻長了孩子甚至會指令爸爸媽媽,一旦爸爸媽媽不容許她們的要求,她們便開端大哭大鬧,撒潑打賴。
3、缺少責任感
爸爸媽媽溺愛孩子,很少讓孩子去做一些工作,孩子的工作爸爸媽媽都包攬,這個過程中鍛煉孩子的機會就十分十分少,孩子根本體會不到自己的價值和責任感在哪里,也不會想到自己做一些工作,所以往往就找不到自己的責任感。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