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父親經常罵孩子可能會導致孩子膽小,不自信,自卑等等性格。也可能因此孩子會在心里開始疏遠自己的父親,什么心事都不愿意和父親分享,獨自承受或更加依賴母親。
家長罵孩子會有什么后果
1、身體受影響
從孩子的面相就能看出來孩子在家里是不是被經常吼罵,看看準不準。那些性格開朗的孩子往往眼里閃著光,透著一股靈性,家庭氣氛往往是比較寬松自由。
如果經常被吼罵,孩子一副“苦瓜臉”,精神不振,往往個子也偏矮。孩子長期精神緊張焦慮,身體也會受到影響,容易生病,產生應激反應。
2、會變笨
經常被吼罵,家長氣急了,忍不住還會打孩子,倔強的孩子可能會反抗,想辦法和家長抗衡。如果家長不服輸,一定要“戰勝”孩子,結果就是孩子被打壓,變得麻木。
孩子表情呆滯,不再反抗,靈性喪失,反應變慢,腦子變得也越來越不靈活,發育減緩,罵孩子笨,孩子會真得變笨。
3、性格有缺陷
從小經常被家長吼罵,家庭氣氛不和諧,說明家長脾氣暴躁易怒,情緒不穩定,孩子的性格也會受影響,性格偏激,容易走極端,做事有點兒任性。
孩子長大后,要么性格剛強,說一不二,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一意孤行,很有可能會吃虧。要么性格軟弱,不敢做決定,習慣聽父母的,卻發現不是自己的本意,錯失很多機會。
4、自卑和抑郁
經常被家長吼罵的孩子,骨子里是自卑的,覺得自己達不到父母的期望和要求,會被父母和別人看不起,懷疑自己的能力,做事情不自信。
經常被吼罵,孩子精神受刺激,情緒不穩定,容易自卑焦慮,膽小怕事,產生抑郁心理,壓力大。
5、容易被欺負
在家里被家長經常被吼罵,孩子是弱小的,不敢反抗,對這種吼罵行為習以為常,會影響性格的健康成長。
在外面如果受了欺負,被別人打,或者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同樣也不敢發聲,自己的利益不能受到保護。
6、容易變成討好型人格
經常被家長吼罵,孩子沒有安全感,不敢向父母提出需求,怕拒絕和訓斥,壓抑自己,來討得父母的歡心。
在人際交往中,情感容易外求,容易被他人誘惑和欺騙,為了維護關系,不懂得拒絕,變成討好型人格。
如何避免罵孩子,建立積極的教育方式
1、學會冷靜:父母應學會自我調節情緒,避免在憤怒時與孩子溝通。冷靜下來后再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
2、正面引導:多用鼓勵和引導的方式幫助孩子改正不良行為,而非簡單的斥責。
3、建立規則:通過明確的規則和適當的后果,讓孩子了解行為與結果之間的關系,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家長如果罵了孩子,如何挽救
1、要用真誠的心去道歉
有些家長所謂的“道歉”并不真誠,他們只是想要彌補孩子而非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常常是一邊道歉一邊埋怨,比如:“我錯了我不該吼你,但是如果你做事不磨嘰,誰能找到你的茬”。
像這種就是不真誠的道歉,而正確的“道歉”方式應該是對孩子認真且真誠地說:“我錯了,我不該吼你,以后再遇到這種情況,我會好好克制自己的情緒。”
2、召開家庭“批斗”大會
家庭會議是家長正式且有儀式感的“道歉”方式,還能增加家庭成員之間的和諧互動,能夠徹底替代那種“打一巴掌,給一顆棗”敷衍的道歉方式。
家庭會議需要家里的每一個成員參與,并且每個人都要有發言的機會。另外時間上不能拖沓,盡量圍繞“中心思想”以15分鐘為限,該批評的批評、該表揚表揚。
當孩子感受到來自家庭的重視后,無論以后遇到什么困難,都會愿意跟父母說。
3、補救和補償
有些家長“罵”完孩子立刻就后悔,然后從物質上對孩子進行補償,比如:給孩子買玩具或者帶他吃一頓大餐。但是最有效并且最好的辦法其實是家長從行動上進行的補救,例如:減少對孩子的大吼大叫。
很多家長吼叫的本意是為了讓孩子能夠聽話,但是吼叫對孩子造成的心理傷害卻遠遠大于他犯的錯誤。
所以當家長忍不住要沖孩子發火的時候,記得讓自己冷靜個3到5秒或者暫時地離開,這樣能夠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在每次發火后都后悔。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