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叛逆期多是因為自己的想法和家長的觀念無法達成一致,這時候家長應該多多傾聽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們多多溝通。
母親如何應對叛逆兒子
首先要有一個有效的交流。父母要放下自己長輩的架子和孩子耐心的談談,因為不得不說父母和孩子之間多多少少都會有些代溝,父母不懂孩子的想法孩子不理解大人的做法,這樣很容易出狀況。所以坐下來耐心的交談,讓彼此都清楚彼此的想法,這樣也就會更理解對方的做法,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沖突。
對待孩子的叛逆,不要一味的去堵,要像大禹治水那樣,一邊堵,另一邊疏通。如果父母一味的去打壓孩子的一切活動,那孩子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造成逆反心理后無論父母說的對不對孩子只會一味的去反抗,這樣的話對親子之間的感情會很不利。所以正確的做法是,你不光要告訴他這樣做不對,你還要告訴他哪樣做更好,在雙方都滿意的基礎上,提出合理的解決辦法。
學會傾聽。如果孩子跟你說心里話,一定要耐心傾聽,不要急著反駁,這樣有可能就聽不到他們內心真實的聲音,也有可能讓你們之間的矛盾加深。耐心的傾聽,他有可能會說一些抱怨你的話,你要解釋并告訴他你的一些做法的原因,你還要告訴他你愛他,其實青春期的小孩叛逆大多是因為他感受不到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和他做了好朋友,也了解了他的想法后,你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去引導他,帶他出去旅游,途中給他講一些你想對他說的話。令他放下那些叛逆的思想,漸漸的你的孩子自然還是你那個可愛的孩子。沒有一個孩子是平白無故去叛逆,設身處地的為孩子考慮,現在他的角度上思考,就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叛逆期的孩子一般有什么特點
一、情緒過山車:陰晴不定難溝通
孩子可能前一秒平靜,下一秒因瑣事暴怒或哭泣。例如,作業本被碰歪、手機電量不足等小事都可能引發激烈反應。這種情緒失控源于荷爾蒙變化與自我意識增強的沖突,家長需避免正面硬剛,給予冷靜空間后再溝通。
二、挑戰權威:總愛說“你不懂”
對父母和老師的建議表現出明顯抗拒,甚至故意反向行事。例如,要求穿外套偏要穿短袖,叮囑認真聽課卻故意走神。這種行為本質上是孩子試圖確立自我邊界,家長可適度放權,在安全范圍內允許其自主決策。
三、隱私堡壘:房門上鎖成常態
開始藏日記、加密手機、拒絕分享行程。有位母親發現女兒將微信聊天記錄全部設為“僅自己可見”,這正是孩子構建獨立心理空間的體現。建議家長尊重隱私,通過組織家庭活動自然增進交流,而非強行窺探。
四、社交轉移:朋友勝過一家人
更在意同伴認同,可能為融入群體改變發型、著裝甚至價值觀。例如,學霸突然模仿同學逃課,內向孩子強行參加聚會。此時需警惕不良社交影響,可通過邀請孩子朋友到家做客,側面了解其社交圈。
五、探索禁區:越不讓做越要做
熱衷嘗試紋身貼、電子煙、極限運動等“禁忌”事物。心理學研究顯示,14-16歲青少年冒險行為發生率比兒童期高3倍。家長應明確底線規則,與其全面禁止,不如引導孩子通過體育、藝術等安全方式釋放探索欲。
如何與叛逆期孩子溝通
一、父母把孩子當大人來看待,尊重孩子的想法,調整自己與孩子相處的方式,適當地放手,多給孩子獨立和空間。
二、叛逆期的孩子自尊心非常強,父母不能打擊他的自尊心,多給孩子面子,不打罵孩子,特別是有外人在的時候。
三、父母要反思自己的做法,多站在孩子的立場想問題,注意和孩子說話時的語氣,不要以家長的身份壓制孩子,與孩子平等溝通。
四、多鼓勵和表揚孩子,對孩子的行為多作正面的評價,多幫助孩子,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愛,從而取得孩子的信任,能走進孩子的內心,孩子有話也就會跟父母說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