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16歲正處于叛逆期,可以嘗試跟兒子溝通一下看看是因為什么原因。未成年兒童并不會了解到這個決定可能會影響到什么,可以講解一下不讀書的壞處和讀書的好處。
十六歲男孩不想上學了怎么辦
首先要清楚原因,是在學校受不委屈?還是學習壓力讓孩子不能承受?或者還有其他?然后坐下來跟孩子談談,其實是聽聽孩子的牢騷。就好像大人經常會說“這個班我是真上夠了,明天就辭職”但一天一天還在干著。孩子傾訴的時候不要反駁,不要批評,不要跟孩子的情緒有對抗,多數孩子只是渴望家長理解,發發牢騷就沒事了。
如果真的有事,那就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努力做到感同身受,去理解孩子,懂孩子,說一個故事,當初我上學的時候,也有這樣的情緒,到那時候你姥爺他們不理解我,我心里的難過就別提了,今天你提出這個問題,我理解你,咱坐下來說道說道,不上學,回來干點啥?總不能大青年在家閑著吧……類似這樣的方式,拉近與孩子的心靈距離,什么問題都也不是問題了。
十六歲男孩有什么特點
第一,自我意識。在這一時期出現質的變化,青春期的孩子對于自我的體驗和感受前所未有的清醒,在兒童時期,孩子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基本是服從成人意見。
青春期的孩子則完全不同,他們對自己產生了強烈的興趣,熱衷于思考自己的優點、缺點、特點是顯得十分自戀。同時又經常夸大自己的缺陷,因為自己不夠完美而沮喪。
第二,獨立性增強。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總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認和尊重、希望擺脫成人的約束、渴望獨立。
第三,感情的變化非常顯著。既多愁善感又喜怒無常,常常令家長手足無措,感情的多變是與感情的深化共同發生。在這一時期,孩子們已經開始產生和感受到許多細膩復雜的感情。
第四,孩子們開始關注同齡人之間的交往。同齡人之間的關系是這一時期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內容,任何一個青春期的孩子都不可能脫離同齡人的影響,總是,將彼此之間的交往與認可,看的極為重要。
第五,與成人世界的關系開始變化。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再像小孩子一樣,服從家長和老師。他們希望獲得像大人一樣的權利,因此,經常固執地與父母頂撞。
十六歲男孩怎么教育
在溝通中多觀察:父母如果一直沉浸在作為孩子爸媽而焦急擔憂的角色里溝通多少會偏離理智的方式,所以不妨先觀察下自己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存在什么問題,以旁觀者的角度看待孩子的叛逆問題,從不同角度和孩子作溝通。
溝通要保持冷靜:以硬制硬是對叛逆孩子最失敗的教育方法,所以在和孩子溝通之前,急躁的父母,必需時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冷靜,不要脾氣一急就開始對孩子打罵,把原本要好好溝通的計劃拋諸腦后。此外,和孩子溝通最好再孩子也冷靜時,再進行溝通,效果更好。
融入孩子的世界:不要因為怕孩子的興趣影響他的功課而厲聲禁止,而是跟孩子討論下他們喜歡的電子游戲、動漫明星,在融洽的討論中再適時以合理的方式提醒孩子什么是該學的,什么是不該學的。這樣可以避免孩子沉迷電子游戲或盲目追星。
交換角色:與人相處,有一顆同理心很重要,理解對方的難處,自然就不會有怨恨的態度,父母應該理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在溝通中關系自然就比較融洽。
親身體驗:當叛逆的孩子在溝通中一直唱反調時,那父母不妨就沿著孩子的方向走,讓孩子不生氣的同時,起身體驗他自己的要求,比如在路上看到賣飲料促銷的,兒子要求買好幾瓶飲料,那父母就不要反對,但是買的飲料人讓兒子自己提,讓孩子知道提著不應該買的飲料回家是很累的事情。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