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之所以沉迷玩電子產品,很大的原因是由于沒人陪同玩,或者父母少陪伴。父母應該盡可能增加陪伴孩子的時間,同時做到有效陪伴,而不是陪在孩子身邊,但是做自己的事情。應該全心全意陪伴孩子,多和孩子一些互動和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
小孩子沉迷于手機怎么辦
一、家長們要自己做好模范,給孩子做個榜樣——在孩子的成長期間,其行為舉止方面,基本都是家長教育孩子,孩子總是通過模仿家長來了解外界和認識世界。完全可以確定的說,大人什么樣,孩子就是什么樣。家長的一舉一動都在眏他的眼睛里,寫入他的思想里。比如很多家長自己就整天抱著手機不離手,吃飯看,這不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嗎?那孩子為什么要在意你的良苦用心呢?
二、多培養孩子的廣泛興趣——讓孩子有事可忙,提升孩子應對新學期的學習機會,能讓孩子超越同班同學的一段重要經歷。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支持他做的喜歡的事,讓興趣動力超越手機游戲上的動力。比如我自己只要在家,孩子閑的時候,我會跟他一起來搭積木,搭多米諾骨牌游戲等等,孩子一樣玩的很高興,如果他沒有興趣愛好,那自然也是家長的失職,想辦法拓展孩子的課余生活,讓他接觸可以培養興趣的新事物。孩子幾乎不會拒絕課余時間的各種外出活動的。
三、父母的的陪伴非常重要——現在的孩子比較愛玩游戲,很大一部分責任是來自于父母,父母如果放下手機,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孩子一般也不會抱著手機玩的。
四、孩子第一,多出去看看——到周末的時候帶孩子出去轉轉,對孩子寫作都有好處,見識面廣,這樣孩子有了足夠得陪伴,對以后的手機誘惑自然就是一件小事了,大人要想玩,等到孩子上學不在家,或者晚上睡覺在玩,希望家長們一定做出孩子的榜樣來。
五、讓孩子正確認識手機,進行引導和規定,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這一代的孩子們,他們是數碼產品的原住民,讓他們不用手機和數碼產品是不可能的,但是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讓孩子正確的使用手機,要控制孩子的使用時間。孩子愛玩手機,需要適當的控制和規定,每次在玩手機之前,要和孩子說好,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或者是完成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才能玩一次手機。
六、從健康角度考慮每次玩手機,一定要控制好時間——最多10-20分鐘。因為長時間的使用電子產品,容易使眼睛疲勞,易引起近視。孩子玩手機,不能在手機里面讓孩子不停玩游戲,可以適當的看一些適合孩子年齡的動畫片,或者是聽聽音樂等。
小孩子沉迷于手機的不良影響
一、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手機游戲軟件數不勝數,學生沉溺在各種各樣的游戲甚至大型的網絡游戲中,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成績直線下降。
二、影響了孩子與父母親人,及同學朋友的正常交流,在,虛擬的世界之中,他們找到了興趣相投的朋友,只想與他們融為一體,
三、生活起居全部依賴父母,更不做家務,這種現象不可忽視,孩子基本的生活習慣養不成,那么根本談不上成功。
如何提高孩子自控力
一、與孩子一起制定玩手機的規則
尋求合作是正面管教的手段之一。正面管教的核心是和善而堅定,和善是為了尊重孩子,堅定則是尊重家長,一起制定規則是提高孩子參與感。
家長可以向孩子說出制定規矩的重要性。例如告訴孩子制定規則是保護她的視力,保證學習、睡覺的時間。
然后與孩子商量出每天玩手機的時間。例如每天幾點可以玩,每天可以玩多久,完成哪些事情后才可以玩,哪些情況例外……
家長在過程中切勿一個人說了算,要孩子也提出她的方案,順便讓孩子學會合作與雙贏思維。
二、帶孩子參加活動
在荷蘭、德國等歐洲國家,學校和家庭孩子會有很多課外活動。例如到大自然去探索,參觀博物館、參觀工廠等。
增強孩子對外界的好奇心,讓孩子在現實世界找到樂趣,孩子自然不會沉迷虛擬世界。
三、引導孩子一起閱讀
親子共讀就是父母帶著孩子在書本中探索世界,原理跟第二點一樣,孩子在書籍中找到樂趣,培養了好奇心,就會減少手機依賴。
親自共讀還有三個優勢:
①家長經常陪伴的孩子不容易缺愛,有更強的自信迎接困難;
②加強了孩子的好奇心發展,配養了孩子的閱讀習慣;
③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孩子的其中一個天性就是貪玩,家長強行阻止孩子玩手機,就是在跟人性斗爭,往往不會有好結果。循循善誘才是更有效的教育方式。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