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厭學這件事還是應該先查找一下原因,是因為學習太吃力挫敗感太強導致自暴自棄,還是有同學發表讀書無用論被洗腦。找到原因后和班主任溝通一下,綜合在學校的表現共同制訂方案。和孩子耐心溝通,滲透一下好好上學的未來可能性,只要有進步就大加鼓勵,但一定禁止打架和嘮叨,不然會適得其反。
家長面對孩子自己想學又厭學怎么辦呢?
事實上,孩子的表現已經代表他發出了求助的信號,最忌諱的是,父母就現象說現象,只會拿學習本身說事,反而忽視了背后的東西,最后,不僅沒能幫到孩子,還給孩子施加了更多壓力,將孩子往深淵越推越遠。
如果只是學習難度增加,孩子一時學起來吃力,導致壓力過大,的確會比較容易產生一些逃避心理,但還不至于到真正厭學的程度。
要是家長能夠及時發現,并為孩子提供幫助,比如,給孩子補課,或是幫孩子釋壓,讓孩子重拾信心,這個問題就能解決。
也有的孩子因為特別害怕被父母否定,害怕挫折,所以,就通過逃避學習來逃避“學不好”的挫敗,甚至連他們自己都沒辦法認識到自己潛意識里的這種傾向。
絕大部分情節嚴重的厭學,都跟家庭環境有關。很多父母沒有意識到,親子關系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學習狀態。
沒有哪個孩子是天生就自甘墮落的,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好孩子,但如果父母和老師總是打擊貶低他,或是親子關系長期處于冰點狀態,父母對孩子的情況缺乏足夠的關注和關心,都可能導致孩子的低自尊水平。
他會認為,自己反正怎么學也學不好,就這樣吧。時間長了,落下的功課越多,學起來越發覺得吃力,就更難學進去了。
孩子厭學我們應該這樣正確引導,首先要找到孩子厭學的根源,比如厭學的根源是因為家長給的壓力過大或是孩子自己給自己的壓力過大,沒有達到他預期的目標,所以他從心里開始抵觸學習,那我們就要引導孩子正確認識學習壓力,平衡競爭的心里因素。總之,我們正確的引導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善于化解自己遇到的困難。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