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差不多都有,只是發生的時間不同,多數在初二到高中。這是他(她)自我意識形成的時候,什么事都希望聽從自己的判斷,獨立人格意識開始覺醒。不能看成是有意反抗父母。所以父母在理解的基礎上因勢利導,這正是教育孩子的好時期,正如那句常說的的話,對父母而言是挑戰與機遇并存。
每個孩子都有叛逆期嗎
每個孩子都有叛逆期,每個人的表現出的形式不一樣。叛逆期并不是一個固定的年齡階段,有的孩子更早一些,有的孩子遲一些。
說到引導方法,因人而異。其實我們需要了解一下,叛逆期是怎樣形成的:有的是因為非常有主見,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思維方式,但又不被周圍的人所理解;有的是因為青春期荷爾蒙的激增導致情緒失控;有的人是因為自己見識有限,思想偏激,或者是被別人誘導到偏激,再加上身體發育時激素的集聚改變……
總之,每個人的差異性是很大的。有的孩子在叛逆期時只需要家長的陪伴就可以;有的孩子則必須經過專業性的心理疏導。
孩子產生叛逆的原因,大體可以分為四個:
第一,孩子思維發育趨于成熟。初中生剛剛進入青春期,大腦發育逐漸成熟并趨于健全,對事物和世界開始有了自己的認知和觀點。從前他們崇敬父母,但是現在隨著生活空間和交往范圍的擴大,以及電視和網絡等媒體得到的信息,發現父母的觀點不總是正確的,進而對父母管教產生了質疑和否定,甚至出現頂撞和行為逆反。
第二,精神上追求獨立自主。初中生思想尚未完全成熟,常常顧忌不到他人的想法與心情,因此會出現認知上的片面、偏激、固執和極端化。他們會把父母的勸說及指點都看成是對自己的管制,是對自己自由的干預和限制,所以,只有通過反抗和對立才能達到追求自己獨立自主的目的,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第三,性別意識強化。初中生隨著第二性征的出現,性方面的發育逐漸成熟,進而導致性別意識增強,最終發展為強烈的個性意識、獨立意識和成人意識。他們開始對異性產生好奇心和興趣,萌發對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開表現這種愿望和情緒,體會到一種強烈的沖擊和壓抑,進而激發逆反情緒。所以,青春期的兒子更容易與父親作對,女兒更容易與媽媽唱反調。
第四,父母自身的缺陷和教育失當。如果父母性格不好,本身行為習慣上有較多缺陷,孩子更容易叛逆。有些家長管教孩子簡單粗暴,不來不會好好溝通,或者小時候對孩子特別溺愛,等孩子上了初中以后開始嚴加管教,制定各種家規,讓孩子一下子無所適從,還有的父母當面教孩子應該怎樣怎樣,而背后自己的言行卻是另一套,讓孩子覺得大人非常虛偽、不可信任,等等,諸如這樣的原因,都會導致孩子產生叛逆。
家長如何應對孩子叛逆期
1、父母給予孩子更多自主選擇權
當孩子能夠自己做決定了,他們會覺得自己是被尊重的,于是心里會有成就感,就更愿意也更想和父母交流和分享。父母將也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給出建議。
2、讓孩子多去感受美的東西
多出去旅游,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多參加社會活動,豐富自己的閱歷。多學一些東西,然自己變得充實。多去做運動,感受汗水的氣息。這些都會讓孩子身心都放松的。
3、父母多與孩子交流互動
溝通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最有效辦法,只要多交流,很多問題都可以避免,父母也可以將孩子的叛逆問題防患于未然。除了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外,彼此還是朋友關系,更加需要交流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