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怕老師,家長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消除內心的恐懼感,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作為家長的我們,要充當一個合格的傾聽者,讓孩子把內心的不滿與恐懼都說出來,了解到孩子害怕老師的真正原因。
孩子怕老師怎么去開導他
1、讓孩子感受表達出來的感受。我們應該允許孩子表達他們對老師的恐懼和不滿。父母可以用接納的態度傾聽孩子的情緒。比如不要怕,有什么可怕的,老師人好。這樣的話其實是在否定孩子的感受,不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我們應該幫助孩子釋放負面情緒,比如我們可以說!你見到老師會緊張,對嗎?擔心犯錯,對吧?
讓孩子們表達這種消極的感覺。當情緒被處理時,孩子們可以接受我們的指導,自發地產生積極的應對策略。
2、給老師虛假的指示。
家長可以給老師造假圣旨,說老師認可、肯定、鼓勵孩子。
有的孩子認為老師批評他,是故意跟自己過不去,就是不喜歡自己。這個時候,家長要做出積極的引導。你看,老師這么忙還在關注你,就是為了讓你變得更好,對吧?如果老師不喜歡你,他可能根本不在乎你。相信孩子聽到家長這樣的解釋,不會那么害怕老師。
3、讓孩子懂得換位思考。
即讓孩子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和處理問題,創造情景讓孩子設身處地體會老師的難處,并在這個過程中改善師生間的關系,減輕或避免孩子對老師的抵觸情緒。
孩子怕老師是什么原因
1、不遵守規則。例如:上學遲到早退,上課愛講話,做小動作,打瞌睡,吃零食,等等。這些問題老師發現不要立刻批評,而是課后私下告訴家長,家長在家提醒和教育;
2、作業不及時完成。該做作業時不做,或者拖拖拉拉,效率太低了,這都是學習習慣不好,老師也告訴家長,讓家長一定要督促輔導,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作業。
3、平時膽小,不合群。這種情況需要與老師溝通,一起鼓勵,創造機會讓孩子逐漸融入班級和同學,有問題敢于向老師反映和請教,老師熱情回應,態度和藹可親,多表揚鼓勵,培養自信心,慢慢融入集體。
孩子為什么怕老師,不怕家長
1、所謂的懼怕,用尊重會比較好。什么是尊重,對于學生對老師來說,不僅僅是表面上問好,而是尊重老師的勞動成果,比如,上課認真聽講,與老師合理互動,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這就是學生對老師的尊重。
2、所謂的懼怕,我理解可能就是孩子害怕在老師面前犯錯。因為可能會得到批評。畢竟,學生和老師的相處與家長不一樣,雖然都經常接觸,但是與老師明顯是有距離的,這距離很多方面造成的。一旦學生認為自己的行為會引來老師的批評的時候,就表現為怕。比如沒完成作業,可能把作業落家里了,謊稱沒帶,或者直接跟爸媽說今天不去上學了。這反而說明了學生還是有規則意識,他敬畏學校老師給的規則。也是孩子自尊心的表現。
3、我們的傳統文化,一直教育大家尊師重道。可能在家長層面,尊師重道,現在退化很嚴重,但是,在學生,特別是中小學生中,還是大范圍存在的。這就造成了在學生面前,老師是一個高大形象存在。而與家長的相處中,我們家長的教育方式,可能讓學生覺得,他對自己的爸媽不需要像對待老師那樣。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