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有些孩子在各方面表現都很膽小,例如上課時不敢舉手發言說出自己的想法,不能獨立做事情,有較強的依賴性。同時沉默寡言,不愿跟大家一起玩等,他們缺少了同齡孩子那種愛動、貪玩和好奇心重的特點。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就應該要反思了,很可能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膽小的孩子是如何造成的
1、經常給孩子貼標簽。
有些家長當著孩子面跟朋友說,“這孩子一到外面就打蔫兒,不會說話”,或者遇到孩子不愿意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的情況,生氣責備:“你怎么這么膽小,看別人玩得多開心!”
孩子如果經常聽見家長這類評價與抱怨,不僅會從內心削弱對自己的肯定,也會讓他們給自己貼上“我是膽小的”“我不會說話”的標簽,認為自己就如家長描述的那樣,繼而變得越來越膽小、不自信。
2、經常恐嚇孩子。
生活中,從小被嚇大的孩子可不少。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家長的一時恐嚇會讓孩子的一生陷入恐懼之中,這是他們“膽小”的源頭。
3、孩子一直待在舒適圈。
如果孩子外出活動的機會和時間都十分有限,孩子就習慣于在一個相對“穩定安逸”的狀態下生活,一旦接觸到更廣闊、多樣的環境,難免顯得膽怯畏縮,這一點在隔代教養的孩子身上尤為突出。
4、不給孩子獨立做事的機會。
如果從小剝奪了孩子獨立思考、獨立做事的權力,他們只會漸漸失去了判斷跟行動的能力,變得膽小懦弱。所以想讓孩子將來更有出息,一定要從小讓他們獨立做事。
5、接觸外人。
有的孩子從小就光待在家里,尤其是老人照看的孩子,除了父母長輩,很少和同齡的小朋友在一塊玩耍。所以接觸外人的機會比較少,這樣孩子的社交能力就得不到鍛煉,所以在見到生人的時候會害怕,依賴性較強,無法獨立的適應環境。
如何幫助孩子解決膽小的問題
1、對于孩子不要過多苛求,并給予更多的鼓勵。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犯錯是家常便飯,如果對于孩子的錯誤指責過于嚴厲,孩子便會開始懷疑自己,害怕自己犯錯誤。為了避免犯錯,就盡可能做得越少越好,說得越少越好,于是越來越不敢表達自己。
2、多帶孩子出門交際。家長應從小就多帶孩子到廣場、公園、球場等公共場所玩耍,鼓勵孩子與人接觸,積極參與同齡人的交往。上學時可以主動邀請同學到家里做客,幫助孩子與同齡人建立親密的關系。
3、幫助培養孩子的特長。在孩子還小時,有意識地培養特長,如唱歌、跳舞、繪畫和彈琴等,可以增加孩子的技能,讓孩子擁有自己的一技之長。同時也可以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擴大了社交圈,而在公共場合參加表演的機會則可以鍛煉孩子的膽量。
4、適當讓孩子當“小大人”。在家里時,父母可以讓小孩充當大人的角色,比如有客人來時應該如何與客人溝通交流,放假時是選擇出去玩還是在家里搞衛生等等。當孩子有模有樣的表現時,要及時夸獎孩子。當他受到夸獎時,會感到輕松愉快,與人交往時也會變得大方起來。
5、當為孩子創造一些展現自己的機會。適當的展現自己不僅能夠提升孩子的膽量,也能提升一個人的自信和勇氣。比如讓孩子參加一些演說家或者模特秀的學習,當一個孩子能夠滔滔不絕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和觀點的時候,會讓孩子成生一種成就感,成就感能很好地滋養一個孩子的自信心。
膽小對孩子有什么負面影響
1、影響心理健康
孩子在這個年紀膽小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孩子比同齡同學膽小,那就是不正常的,孩子這個時候可能已經受到了心理上的傷害。如果不及時克服這種心態,日后性格會特別內向,嚴重時可能有心理陰影,對孩子以后的生活有害無益。
2、別人認為粗魯和沒有受過教育
孩子很膽小,在陌生的環境中不會主動和別人打招呼,他們會自己坐在一個小角落里,默默地看著別人玩耍。因此,與外向的孩子相比,有時內向的孩子被視為沒有文化和粗魯。
3、容易被虛擬網絡世界所吸引
在這個世界上,他們可以無視別人的感受,不管別人的感受,在哪里都可以自由發揮,這會給他很大的安全感。然而,虛擬網絡世界中的信息并不總是正確的。有時孩子很可能被錯誤的信息蒙蔽了雙眼,沉迷其中無法自拔,對孩子的性格造成不良影響。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