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做父母最擔心的就是孩子在五年級時成績差,這時若孩子還沒有很好的成績,那孩子的小升初就是很危險的。所以我們作為家長不只是要對孩子進行督促,還要讓孩子有其適合的學習方法,那么五年級學生成績差怎么辦?
五年級學生成績差怎么辦
1、與孩子多交流,多鼓勵孩子
我們做父母的要以積極的態度來關心和關愛孩子,通過交流、談心等方式方法了解孩子“現在他什么課也聽不懂,也就不愿意上學了”的具體情況,然后給予相應的教育和指點。你希望孩子怎樣,就說孩子已經怎樣了;希望孩子有什么樣的品質,就說孩子已經有了這樣品質。
比如,希望孩子愛學習,就說孩子愛看書,愛問問題;希望孩子記憶力好,就說孩子看兩三遍就記住了等。千萬別說孩子“沒有記性”、“笨頭笨腦”、“總愛撒謊”、“老師不喜歡”等,這樣很難幫助五年級學生提高成績的。
2、幫助孩子進入學習狀態
比如,孩子遇到困難時要關心、支持、鼓勵;孩子出現進步行為表現時及時給予表揚、激勵和肯定,就比如,努力程度、按時完成作業、寫作業又快又好等。
同時對于成績差的五年級孩子,我們要鼓勵和支持孩子尋找適合于自己的學習方法,逐步找到適合自己、獨立的學習模式,最終達到良好的學習狀態。
3、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使學習興趣化,是獲取成功的特別重要的法則。成績差的學生可能很積極、很努力地學習,但只有把這種積極、這種努力轉化、培養為一種濃烈的興趣,才能學習好。就有的學生雖然很努力地學習,但是卻對學習沒有興趣。凡是這種情況,學習效率都差得很,往往是事倍功半,效率不高。
因為有興趣,五年級成績差的學生才能夠輕松愉快地學習,才能夠不知疲倦地學習,而進入樂此不疲的境界。學得高興、學得舒心,就不容易疲勞,可以說就是越學越有勁頭。
4、做到勞逸結合
學習時間太長會造成疲勞狀態,學到40分鐘左右,可以提醒孩子休息幾分鐘,但最好不要上網、聊天或打開電視,一定記得控制時間,這時可以用鬧鐘定時;有點疲勞的時候與就可以站起來,到處走走;或者去喝水,看看外面,用涼水洗臉,深呼吸20下,用手搓搓臉和耳朵,沖個澡,聽一些節奏很強的音樂也會有幫助。
三歲小孩子不聽話怎么教育孩子?三歲小孩子不聽話不需要太緊張,這只是成長的一個小階段,原則性的問題還是要堅持的,不能依著小孩子,非原則性的問題,不用太較真,這個時期即使小孩子有一點任性,只要說服教育就好,不用弄得太僵,小孩子哄一哄沒關系的,過了這個階段很多毛病就自然改了。
三歲小孩子不聽話怎么教育孩子
1、尊重和理解小孩子:三歲的小孩子已經有自己的思維方式,達不到自己的目的時,通常采用哭鬧的方式。家長需控制自己的情緒,尊重和理解小孩子,不要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小孩子,不要打罵小孩子,否則適得其反。
此外,家長平時工作比較忙,給予小孩子的關注度比較少時,小孩子可能會采取在家長眼里比較叛逆的方式,從而獲得關注。
此時家長需尊重和理解小孩子,平時多陪伴小孩子,增加親子互動時間,可以在晚上睡覺前給小孩子講講故事等,多鼓勵小孩子,多與小孩子交流,從而促進小孩子對于家長的信任,促進他的語言、情緒表達,包括情商的培養。
2、培養規則意識:三歲的小孩子叛逆,若為原則性問題,不可以一味寵溺小孩子。此時家長需統一標準,耐心傾聽小孩子的想法,同時告訴小孩子不對的地方,以及正確的方式,培養小孩子的責任心。除外,三歲的小孩子模仿能力比較強,家長需以身作則正確引導,從而培養小孩子的規則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培養專注力和想象力:三歲的小孩子可能比較專注于某個玩具、某一件事,若無原則性問題,家長可以放手讓小孩子去做。此外,可以多給三歲小孩子看看有助于增強語言、閱讀能力的圖畫書等,培養小孩子的想象力和專注力,避免一直打斷、阻撓小孩子。
4、培養獨立意識:如果三歲小孩子的叛逆表現為分離焦慮,不愿意去幼兒園等,需要避免溺愛小孩子,不要任何事情均幫助小孩子去完成。需要給予小孩子一定的體能培訓,平時可以帶小孩子多參加戶外活動,或者適當進行室內運動,多與同齡的小孩子交流互動,從而培養小孩子的獨立意識。
5、樹立良好榜樣:青春期逆反心理多可受周圍環境因素影響,監護人應當樹立良好榜樣,起到帶頭作用,向積極方向引導。
三歲小孩剛剛步入集體生活,肯定是有一些不適應,想要逃避入學的念頭的,畢竟孩子習慣在家無拘無束的玩耍了;當他們處在集體中時就會有慌張和不安全感,所以對他們來說,家庭更是一個舒適的不想脫離的環境。那么對于三歲小孩不想上學怎么辦呢?
三歲小孩不想上學怎么辦
1、安慰疏導孩子
3歲小孩不想上學肯定是不能吵他的,只能慢慢和他講道理,家長要耐下性子去哄哄孩子。我們可以告訴他學校有很多小朋友可以陪伴著一起吃飯睡覺和學習,一起畫畫一起做手工;下午大家可以一起做游戲,玩秋千玩滑滑梯等。畢竟孩子都是愛和小朋友一起玩的的,只要孩子愿意就沒問題了。
2、理解孩子的不安全感
3歲的孩子沒有離開過家長的注視,所以在第一次離開家長時是一定會缺乏安全感的,自然也就會產生不想上學的想法。面對陌生的環境,孩子也是第一次試著去開展校園生活;對于孩子的不適應,家長要充分理解,不要逼迫孩子,更不要批評孩子。
3、讓孩子提前準備
家長在快要開學前,要和孩子多進行講解,多告訴他上學的好處,以及學校里有趣的事情及朋友的作用。我們也可以多帶孩子去圖書館等地方,多閱讀一些書籍,讓他愛上上學,愛上學習,愛上交朋友,這樣不僅能夠培養他的興趣愛好,還可以讓他知道,上學遇見新朋友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三歲小孩不想上學什么原因
1、對家庭的依賴
三歲小孩不想上學,比較常見的原因就是對家庭的依賴感比較強烈。孩子剛入學時,對學校的環境、老師及同學很陌生,再加上由于孩子年齡小,對父母的依戀性很大,導致孩子不愿去學校。
2、不適應校園生活
我們都見過第一天送小朋友去上學,基本上都是苦惱的,那是因為大家對環境都是陌生的,大人面對新環境也是不適應的,更何況小孩子第一次入園。
但是當開學一周后,我們就會明顯的發現,哭鬧的孩子少了,代替的是開心蹦跳的孩子,這便是由于孩子對校園生活已經適應的表現。
三歲孩子沒有耐心怎么引導?培養孩子耐心的過程往往都是不愉快的,因為總會伴隨孩子的哭鬧、父母的打罵,但一旦幫助孩子養成了耐心,將來他們再面對這種事情的時候就不會再沖動行事了。
三歲孩子沒有耐心怎么引導
1、給孩子設置障礙
由于父母的保護,很多孩子從小就走得很順利,但遇到困難就不知所措,受不了風浪的考驗。(一個家庭)。 父母應該意識到,有必要給孩子設置“風浪”,使孩子在遇到困難時更加勇敢進取。
但是這里的風浪不是孩子們通過努力也不能完成的任務,而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小“障礙”,孩子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 安排孩子們讀偉人傳記對孩子們的成長也沒有幫助。通過讀偉人的故事。 告訴孩子們,面對困難和挫折時,我們應該持什么態度,以及通過自己的努力如何克服這些困難。
2、言行不如身教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渴望成功,他們對孩子的成長太著急了。 甚至可以做很多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行為。家長這種缺乏耐心的行為。給孩子留下不好的印象,讓孩子感受到對父母的恐懼感和隔離感。
也會產生對學習的逃避和無聊感。作為合格的家長,一定要對孩子充滿耐心。 父母要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們樹立榜樣孩子就像一張白紙,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 他們的一舉一動也將深深銘刻在這張白紙上。
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努力成為有教養的人。 作為有教養的家長,具備自制力的條件,不把負面情緒放在孩子們面前。學會尊重、誠實、寬容、與子女溝通,以及制定孩子們彼此應該遵守的規則。
3、有意識地延期
現在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是父母眼中的寶貝,孩子要求什么,家長能做的都會盡可能滿足。 但是無限制地滿足子女的要求不是一件好事。在這種“即時滿足”中,孩子的性格急躁,任性,缺乏耐心,容易以自我為中心。
不能感受到別人的辛苦,不能理解別人的努力。以后工作只能靠興趣輕松,沒有開始和結束。 父母應該學會延遲滿足。孩子提出要求時,首先不要立即滿足孩子的要求,要以漸進的方式有條件地讓孩子學會等待和接受。
推遲滿足不僅是對孩子的教育,而且對孩子的心理成長也有很好的幫助。 很多測驗顯示,孩子可以放棄眼前的誘惑,而“耐心”強的孩子比難以忍受誘惑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讓孩子更能感受到父母的奉獻,學會為父母著想。 延遲滿足的好習慣要從小養成。
孩子不聽話是很多父母都會遇到的問題,不是所有孩子一開始都能成為一個聽話的好孩子,而是經過父母正確耐心的教育和引導,孩子才變得聽父母的話。那么對于六歲的孩子不聽話怎么辦怎么教育呢?
六歲的孩子不聽話怎么辦怎么教育
1、給一些緩沖的時間或多給機會
巧用一些能讓她緩沖的方法,不要直接下指令,不然她會回應你“我不!”比如,這樣“我想我可能給你三次機會”,她往往會在用掉她最后一次機會時,順從你的要求。每次去朋友家玩她不想走,把“我們該走了”換成“我們十分鐘后走”不要讓孩子立即停下來玩來服從命令,而是提前給她預告,給她時間接受要求。
2、態度友善
如果你在對孩子說話的時候使用正常的音調與和藹的態度的話,孩子會更有可能認真地聽你說。不要以不耐煩、甚至是命令的口氣,這一點年輕的媽媽們有時控制不好,孩子也許會聽你于一時,但很快就會轉化為內心的抵觸,在心中壘起一堵墻。
3、采取一定的方式轉移寶寶注意力
對于特別不聽話的寶寶,當對某些物品或者玩具非常想得到,并且有無理要求時,也不要采取粗暴的制止,而是換一種方式。比如想要汽車玩具時可以通過換成別的玩具,以此來轉移寶寶注意力,或者去其他游樂場以帶離寶寶離開目標物品。
4、適當的懲罰
對于六歲的孩子來說,僅僅依靠積極的教育是不夠的,適當的懲罰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教育的手段。如果孩子故意不吃早餐,父母既不罵也不威脅,飯后把所有的食物放好。當孩子餓了,告訴他饑餓是早上不吃東西的結果。當孩子感到饑餓時,他會按時吃飯。
5、父母堅持底線
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比較多,孩子經常被父母寵壞了,一點不順心就開始滿地滾撒潑,家長不要過于溺愛,當孩子發現這個行為有效之后孩子會記住這個行為,這個行為是有用的孩子就會一直用下去,平常教育孩子的時候就要堅持糾正孩子不好的行為,讓孩子知道這是沒用的,孩子就記住了。
6、制定規則
如果一般問題,可以由著6歲的孩子的意愿來做,不然過多限制會抑制孩子天性發展。對于安全、品行方面的問題要給他定規矩,講究原則,讓他知道什么不該做,做了有什么后果。
五歲多的孩子剛剛萌發了自我意識,性格好動,想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是一件正常的事,孩子經常發脾氣主要是因為想要的得不到,那么五歲多的孩子經常發脾氣怎么辦呢?
五歲多的孩子經常發脾氣怎么辦
五歲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處在人生的第一個反抗期,孩子會開始覺得自己就是家中的主人,是主宰者。只要是他們想的都可以做到,而家長如果還停留在對嬰兒階段的照顧方式,就會引起孩子的不滿和反抗,也就是家長說的脾氣不好,愛哭鬧。
從孩子生理和心理發展的角度看,這種“反抗期”的表現是一種正常的現象。隨著幼兒活動能力的增強,知識的不斷豐富,孩子的這種現象會逐漸消失。
至于五歲多的孩子經常發脾氣,一方面是由于自身的控制力弱,當外界事物和情境刺激孩子時,他的情緒就會出現爆發性,經常從一端迅速發展到情緒的另一端;另一方面,孩子的言語的表達功能還不完善,也就是說孩子還不懂得用比較流利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孩子只能用簡答的語言和肢體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也就是你說的孩子一生氣就會發脾氣。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一定要保持冷靜。接受孩子的情緒,嘗試理解孩子為什么發脾氣,鼓勵孩子把發脾氣的原因說出來,然后對癥下藥,合理安撫,如果孩子只是任性發脾氣,不會對自己和其他人造成危險,我們只要給他一個擁抱,然后引導他分散壞情緒就行。
五歲多的孩子他們的表達能力有限,無法表達自己內心,不能得到理解,使他們沮喪暴躁只能通過發脾氣來表達,這時家長要用足夠的耐心鼓勵孩子,慢慢來;如果孩子是通過發脾氣來達到目的,家長要堅持原則問題,讓孩子明白什么可以什么是不可以的;此時家人要統一教育,不能讓孩子以為有人幫忙,那教育肯定沒有意義。如果孩子一直發脾氣,那我們就轉移注意力。
五歲多的孩子經常發脾氣,家長教育方法要得當。家長對孩子亂發脾氣則采取耐心說服的方法,在說服無效的情況下,可適當采取“冷處理法”,即暫時置之不理,直到孩子平靜下來。讓孩子意識到通過任性的哭鬧,發脾氣是達不到目的的。等孩子冷靜下來后抱著孩子輕拍他的后背,如果是小事可不必說話,如果是觸犯原則的錯誤,等孩子情緒平靜后再進行勸解和教育。
當父母發現孩子已經出現了喜歡發脾氣的苗頭之后,應該注意溝通和教育方式。孩子小的時候,其性格特點還未成形,因此,塑造性是比較強的。當我們發現了孩子已經有了一些不好的性格習慣,應多和孩子溝通,而不是簡單粗暴的責罵。讓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性格,什么行為是正確的。
同時,父母也要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言談舉止對孩子進行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對于孩子性格塑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世界上沒有壞孩子,只要我們父母用心,掌握方法,我們的孩子都會擁有良好的性格和品德的。
五歲是孩子剛上學的年紀,剛上學就厭學是一個非常不好的開始,這會影響孩子以后對學習的積極性導致孩子之后在學習上會很容易退縮,只要遇到難題就懶得挑戰,對于這種情況,五歲的孩子厭學怎么辦呢?
五歲的孩子厭學怎么辦
1、五歲孩子年齡小的時候是很相信父母的話的,但是孩子又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此時家長需要利用孩子對家長的依賴,教育孩子培養學習的習慣。
孩子年齡小的時候不知道學習累,此時只會覺得是好玩有趣的東西,而且自己學了家長也很高興,所以家長可以從這方面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2、很多五歲的孩子突然不想上學,可能與環境不熟悉、身體太累或者與老師同學發生矛盾有關。
此時家長也不要太擔心,孩子自尊心強,家長可以與老師溝通,讓老師盡量避免當眾批評孩子,并且要從正面引導孩子接受老師的教育。
3、五歲已經相對容易溝通,家長平時要和孩子多溝通、多交流,在孩子玩或者是比較開心的時候和孩子一起交流,但不要一直盯著孩子問,因為此時的孩子是不愿意什么告訴家長的。
家長可以換種方式問,也可以選擇用講故事的方式來獲得答案,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就了解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了。
家長也要和老師溝通,因為只和孩子溝通肯定是不夠的,要從雙面了解情況,從而正確引導,不要強制孩子,不然可能適得其反,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交流會得到比較好的效果。
4、鼓勵孩子自我激勵。如果孩子能夠經常自我激勵、自我鞭策,他便有可能避免學業上的失敗。
首先要幫助孩子樹立自我激勵的目標。其次要讓孩子學會自我暗示,經常對自己說一句激勵的話,如“我一定能成功"。
再次是讓孩子在行動中擺脫消極情緒。如果孩子因為怕學習失敗而產生恐懼,重要的是告訴孩子采取什么樣的行動來消除這種情緒。
5、指導孩子學習方法。在輔導孩子時,不要代替孩子學習,養成孩子的依賴心理和遇事退縮的習慣。
要教給孩子獲得知識的方法,如教孩子如何去查工具書,如何獲得自己想要的資料等。
如果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不會選擇重要的內容,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在每周給孩子兩篇長文章,讓他把長文章縮寫成短文章,縮寫的過程既體現了孩子對知識的理解,又能體現孩子的創造性。
很多父母都對照顧孩子都很頭疼,越是年紀小的孩子,越是難以照顧。經常聽到有家長抱怨,三歲的孩子最難管。事事都要依著他的意思來,稍不如意不按照他的意思來,就反抗哭鬧,閉著眼睛光哭沒淚,可就能哭一上午。打也不行,罵也不行。那么三歲孩子哭鬧脾氣大家長怎么處理呢?
三歲孩子哭鬧脾氣大家長怎么處理
1、冷處理
在情緒上,讓孩子盡情的宣泄,想哭就哭,想打滾就打滾,畢竟就算是我們大人,買不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時,也會有難過的情緒出現。
2、安撫孩子
當孩子發現你的態度很堅定,并且情緒稍有好轉的時候,家長便應該做情緒安撫的工作了。抱抱他,親親他,告訴他媽媽是愛他的。
3、適當獎勵
當孩子明白其中道理時,家長應該給予獎勵,慶祝他的成長,滿足他的需求,可以是沒那么貴的小禮物,小蛋糕,總之,要有儀式感。相信孩子會越來越好。
4、轉移注意力
家長可以放一些音樂,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也可以給孩子說一件新鮮事的,或者和孩子做件其它事情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5、給予孩子平等的認同感
家長只要掌握住一個原則,就是給予孩子平等的認同感,去鼓勵他們,引導他們說出哭鬧的原因,讓孩子學會描繪自己的情緒,并且給予積極回應,這樣才是一舉多得的方法。知道問題所在,我們也就很容易理性分析問題。
當孩子有發脾氣摔東西的行為時,家長們一般會采取兩種方式:要么忍要么打。兩種方式都比較極端,一味地忍則可能會讓他們更加懂得利用“發脾氣摔東西”來滿足內心欲望。
一味地打則可能會傷害親子感情、破壞孩子的安全感,嚴重的可能造成性格缺陷。那么三歲孩子發脾氣扔東西怎么辦呢?
三歲孩子發脾氣扔東西怎么辦
1、家長在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需要及時對孩子的情緒進行疏導,有情緒可以發泄,但是需要注意正確的發泄的方式。
因此,家長在面對孩子情緒化的時候需要進行耐心的疏導,了解孩子心里的需求,并且告訴孩子有什么事情都需要通過語言溝通來表達,而不是通過極端的行為來表達。
2、家長需要接受孩子的情緒,但是對于孩子錯誤的行為一定要指出。有情緒可以原諒,但是錯誤的行為不應該被縱容。因此,家長需要讓孩子明白什么事情能夠做,而什么事情是絕對不能做的。
3、家長需要耐心與孩子進行溝通,并且在此過程當中需要給孩子做出正確的引導。讓孩子明白扔東西、打人等不良行為會對別人造成傷害。不應該以這樣的形式來發泄自己的情緒。
4、如果孩子動不動就開始打人、咬人,家長需要引導孩子多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要求以及意愿。有一些孩子或許會誤認為暴力是一種非常勇敢的表現,家長需要及時的制止并且提醒自己的孩子,暴力是故意傷害他人的錯誤行為。
5、家長們應該讓孩子意識到,很多的事情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如果放棄的話后果需要自己去承擔。如果孩子還是怕苦怕累、沒有什么恒心的話,家長們可以通過講名人的故事來督促孩子改掉這一浮躁的問題,培養孩子堅強的意志。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