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三歲的孩子來說,他們對于規則可以說是沒有什么意識的,因此大人不能用成年人的要求去規范孩子,否則就會覺得孩子是不聽話的。有些脾氣比較急躁的家長甚至會動手打罵孩子,卻沒有想過,經常挨打的孩子長大之后會變成什么樣。
三歲寶寶不聽話經常挨打會是怎樣的
1、經常挨打的孩子,見到父母就會立刻產生恐懼心理,繼而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話是對是錯,他都只得乖乖服從。在這種不良的絕對服從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性格怯懦的孩子,會產生嚴重的畏懼心理,表現出軟弱的順從意識
2、孩子會變得叛逆,孩子在父母這體會不到溫暖和愛,只有打罵,孩子的心里還可能會有仇恨,在情感上會和父母逐漸疏遠,導致親子關系很生疏。做什么時事情都謹小慎微,怕做錯被打,性格變得懦弱、膽小,從長遠來說,會影響孩子的創造力和創新意識。
3、孩子總是這么暴躁,總愛亂發脾氣。因為你給了孩子一個示范,我不高興的時候,我心情郁悶的時候,我要通過大喊大叫來發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在生活中以什么樣的方式去處理問題,孩子會完全的一比一來模仿你的行為和語氣。
4、缺少表達的機會。家長這種情緒化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對情感上有所欠缺,使孩子很少有表達的機會,也不敢有表達的機會,生怕自己說錯或者是沒有表達清楚而遭受父母的責罵。
三歲寶寶不聽話家長怎么教育
方法1:兩三歲的孩子還不具備獨立的判斷能力,還不能直接依據父母口中的是、不是,要、不要,可以、不可以,應該、不應該等判斷語句做出相應的行為反應。但若把他們喜愛或厭惡的各種實物、形象作為“外力”,卻可以對其行為起到鼓勵或制止的作用,因為在這些物象當中,飽含著他們多種純潔而深厚的情感。
方法2:讓孩子自己承擔后果,孩子不聽話犯錯之后,可以適當的讓孩子自己承擔后果,但是要注意尺度。比如孩子打翻了牛奶,那么就讓孩子自己去打掃,這樣可以很大程度的讓孩子自己明白淘氣是不對的。
方法3:父母必須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并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樣就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想法,也能發現孩子的想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對孩子進行有針對性地教育引導。
4、孩子說出的想法是父母可以接受的,那么,父母要肯定孩子的想法,并盡快給予滿足。當然,父母必須告訴孩子為什么他的想法可以被接受,這樣做就能讓孩子明白哪些想法是可行的,幫助孩子逐步形成正確的是非觀。
5、給孩子機會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孩子不聽話有時候是因為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作為成年人要適當的給孩子機會自己去解決問題。家長扮演指導的角色就可以了,這樣還可以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也能培養孩子解決問題之后的榮譽感。
孩子不聽話打了他怎么補救
了解了孩子經常挨打的危害之后,相信各位家長也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所以大家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存在相似的問題,那么又該如何補救呢?
一、道歉并聽孩子解釋。意識控制不住,打了孩子,時候很后悔,就不要拉不下臉來,一定要像孩子道歉。我們自己都有好心辦壞事的時候,孩子當然也有。所以父母一定不要不問原由地對孩子發脾氣,更應該靜下心來聽孩子解釋。
二、其實小孩子并沒有大人那么復雜的思想,要是被家長打了之后,孩子可能是會有不滿意,但是這是短暫的,要是家長這個時候想要緩和和孩子的關系,可以帶著孩子出去玩,在玩耍的時候,這些不高興的事情,孩子都是能夠忘記的。
三、用心感受孩子的被打以后的心情和感受,并積極地回應你聽到他表達不滿情緒時的感受,在孩子被打以后,不要沖動的替孩子做任何決定,不妨先靜下來聽聽孩子是怎么想的。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