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的孩子已經具備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現在大多的家長都非常的溺愛孩子,對于孩子的需求都會盡量的去滿足,就容易出現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現象,當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孩子就會變的暴躁,那么6歲孩子動手打父母該怎么辦呢?
6歲孩子動手打父母該怎么辦
1、不要和孩子你來我往的“對罵”
特別是制止孩子繼續打罵父母的行為的時候,采取強硬一些的制止方式是必須的,但絕對不是用同樣打罵的方式來制止孩子,更不要和孩子你來我往的“對罵”或者“對打”。
當你和孩子你來我往對罵對打的時候,你會把你自己的形象降低很多,孩子會覺得和你打和你罵是正常的事情,只需要分出一個誰贏誰輸就可以了,而不會覺得打罵父母是一件很不正常很沒禮儀的一件事。
2、多和孩子溝通
處于叛逆期的孩子對于教育式的談話,通常聽不進去,此時父母可以嘗試著與孩子一起玩,或者是一起做一些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地了解到他的所思所想。
3、盡量不要打罵孩子
偶爾打一下孩子,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家長不要經常打孩子,這樣的教育方式是錯誤的,如果家長經常把自己的火爆脾氣展現在孩子的面前,孩子慢慢也會變成這種性格,孩子雖然挨打了,但是孩子并不會服氣,慢慢會不服父母的管教,變得叛逆起來。
為什么6歲孩子動手打父母
1、家長對孩子的溺愛
孩子在電視節目中某些暴力的行為導致她一些極端的想法萌發,由于孩子的價值觀還沒有正式形成,不能明辨是非,就會產生一些反抗父母甚至打罵父母的行為。
2、界限感和規則感的教育缺失
一般情況下,孩子大都對自己的父母存在敬畏之心,并不會做出傷害父母的事情來。因為對于孩子來說,父母是他們最親近的人。很多家庭都會存在這樣的情況,但對父母采取暴力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在與父母平日相處中,父母沒有教導好孩子人與人之間的界限和尺度把握。
3、孩子效仿家長的行為
孩子的第一模仿對象,就是自己的父母長輩,但凡長輩有踢打或辱罵別人的行為,都有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認知。在孩子的小世界里,也許會偏激地認為,這是對的行為。不然,長輩親人不可能會這樣做。孩子的模仿能力極強,甚至會形成固定模式,在以后遇到心煩、所求不得時,他們就會試圖用暴力來解決難題。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