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對于家長和孩子來說,親子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幫助我們解決掉百分之八十的問題。但是很多男孩子長大以后,尤其是進入青春期之后,就不愿意和家長溝通,也不想和父母說話,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兒子不愿跟父母說話是什么原因
1、和父母在一起無話可說,能聊的只有學習和成績。親子之間疏遠,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其實父母與孩子之間也是如此。不可否認,許多家長都很忙,每天工作之余,他們會將對孩子的關心,停留在做好吃的上面;一旦開口和孩子交流,說到的基本上是學習二字,要么就是考了多少分。時間一長,孩子就不愿跟父母說話了。
2、打擊式教育。很多家長在與自己兒子聊天的時候,聊不到三句就忍不住說孩子笨,這是我們常見的或是我們都有親身經歷過。對孩子不僅會出現只這樣言語上的打擊,更是習慣性用比較,來衡量孩子的學習能力和聰明程度。這不僅會挫傷孩子的自信心,更會讓孩子疏遠自己。
3、過度保護、過分溺愛和過于嚴格的家教方式,對親子關系具有較大的破壞作用。過度保護下的孩子缺乏獨立性和責任感,在內心向往獨立的同時會缺乏信心和勇氣,而且也無法擺脫父母的束縛,內心的矛盾和沖突非常激烈,難與父母和諧相處。過度溺愛的家教方式,會使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不替他人著想,由于放縱而不尊重父母。
4、父母過于嘮叨。孩子其實什么都懂,很多事情不是一味嘮叨就可以解決,應該變化一種語言,比如不愛收拾房間,不能說“你的房間像個狗窩,太亂了!”而應該說“如果你每天能整理好自己的房間,你未來必成大事,因為細節決定成敗,我相信你可以做得很好,你一定是我們家族的驕傲。”
07-18 閱讀全文>
父母應該反思自身,平時跟孩子說話是不是發號施令式的呢?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總是以命令的口吻對你說話,久而久之,你是否愿意跟他說話呢?道理是一樣的,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也會越來越不喜歡跟家長溝通了。
孩子不和父母說話是什么原因
一、過多的嘮叨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出于關心和擔憂,常常會不自覺地對孩子進行反復的叮囑和說教。比如,不停地提醒孩子要按時完成作業、注意個人衛生、早點睡覺等。這些話語的出發點或許是好的,但當它們過于頻繁和重復時,在孩子的耳中就變成了令人厭煩的嘮叨。
二、諷刺的語調
有時,父母與孩子交流時,可能會不經意地使用諷刺的語氣。比如,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父母可能會說“喲,就你這成績,還想考個好學校”,這種諷刺的話語,就像一把尖銳的刀,深深地刺痛孩子的心靈,讓他們感到自己不被理解和尊重。
02-24 閱讀全文>
記恨父母的孩子有很多原因。一種是家庭不和睦,夫妻之間常常吵架打架,讓孩子恐懼和厭惡,導致孩子記恨父母沒有給他一個充滿幸福的家庭環境。還有一種是父母偏心,被愛少的那一個會記恨父母。
兒子恨父母是什么原因
1、溺愛
很多父母抱著愛的名義,不讓孩子參與真實的生活,將他們隔離在象牙塔里,他們以為是愛,事實上最終卻滋生了數不盡的恨意。特別是在社會競爭中處于劣勢的孩子,更會恨父母的溺愛。
2、控制
人的精神世界是時代的產物,為人父母你必須放下你的控制欲,摸索出能照顧到孩子感受的管理方法,而不是專權。自我意識被左右,必然會對控制自己的父母產生無邊無際的憎恨。
02-10 閱讀全文>
很多家長都會發現,自己家的孩子隨著年級的增長,變的越來越不喜歡和自己說話,甚至有的時候孩子明明受了委屈,但依然選擇自己默默的承受,那么孩子不想和父母說話是什么原因呢?
孩子不想和父母說話是什么原因
1、家長的無視
其實,仔細想一想確實是這樣的,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跟家長說一些事情或者是意見的時候,往往都會被家長忽視或者是否定,所以時間一長,孩子就不愿意在跟家長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是意見了。建議家長學會尊重孩子,對于孩子給予的一些意見,雖然不需要全部采納,但是還是需要給他一定的肯定,這樣他才愿意跟家長溝通交流。
2、父母的雙標行為
家長總抱怨孩子不聽話,不拿自己的管教當回事。那就要看看平時父母是否有雙標行為。例如家長可以抱著手機玩,卻告訴孩子快點寫作業,看書去。當孩子反問,為什么你可以看手機,家長給出的理由:“我是大人,你是孩子”。
09-26 閱讀全文>
溝通交流是人和人之間最基本的聯系方式,也是當今社會不能缺少的一種社交方式,同時也是維護家庭中親子關系的重要方式。不過很多家長和孩子在交流的過程中卻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導致孩子不愿和父母交流,那么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作為父母應該先了解孩子不愿和父母交流是什么原因,其次再進行改正和引導。
孩子不愿和父母交流是什么原因
1、和孩子交流的時候總是喜歡敷衍了事
每當小孩想和家長傾訴心事或者征求父母意見時,家長總覺得小孩的事都是一些自己看不上眼的“小事”,自己工作非常忙,不值得花大量時間來傾聽,自己只要告訴小孩應該怎樣就可以了,這種家長沒有責任心也沒有耐心,根本就不愿意去“理解”和“看見”小孩。
2、家長不關心孩子內心的想法
有的時候青少年可能想同父母溝通,但是做父母的不關心孩子的內心,沒有耐心甚至聽不懂青少年說什么,從而武斷的認為是青少年在無理取鬧。而小孩又不知道父母到底在想什么,到底要他們怎么做,但是,小朋友也有自己的思想,所以父母應該尊重他們的想法。
09-23 閱讀全文>
在與陌生人打招呼時,有80%的孩子都會有意或無意的稍微后退。很顯然,對于溝通的距離來說,孩子比大人還要敏感。所以,當孩子遇到陌生人不愛打招呼的情況時,家長應該給予理解,因為這是很正常的一種現象。那么,孩子不愿意跟外人說話是什么原因呢?
孩子不愿意跟外人說話是什么原因:
1.孩子的先天氣質。
每個人都有特定的氣質。有的孩子內向文靜,不愛當眾說話,不喜歡積極表達自己;有的孩子外向活潑,走到哪里都自來熟,喜歡表達自己,展現自我。因此,不顧孩子的特定氣質,硬逼著孩子去展現自我,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現,會讓孩子覺得別扭、很難受,無法做真實的自己。
父母要明白:性格內向并不是一個缺點,只是一個特點,而且內向氣質的人也有很多優點。內向的人不善言談,生活空間相對狹小,精力相對集中,觀察事物比較深入,做事情比較有耐心,喜歡進行深入的思考。同時,他們性格溫和,更容易與人相處,進而贏得別人的信任。而這種信任感可能在不知不覺中給他們帶來機會。
2.孩子不夠自信。
03-23 閱讀全文>
很多孩子都話不多,經常自己一個人玩,難免被家長貼上內向的標簽,但從來不去了解根本原因是什么。如果孩子不愿意說話,那么他就不懂得如何和小伙伴交流,社交能力很弱,長此以往會出現社交障礙。
孩子不愿意說話是什么原因
1、缺乏環境的刺激。如果一個家庭,所有成員都不愛說話,大家都喜歡各忙各的的,那么孩子就會缺乏一個鍛煉說話的環境。在家里沒有人和他說話,他說話也得不到反饋,自然孩子的語言能力會受到壓制,進而導致他不愿意說話。
2、曾因說話受到父母過于嚴厲的批評。孩子由于認知能力缺乏,總有做錯事和說錯話的時候。孩子很喜歡問為什么,也樂于去分享自己看到的事物。但是這個就是經常被大人忽略的問題,有的時候我們經常敷衍了事,應和幾句,做自己的事情,孩子的內心也不免會被受到打擊,心里便會想:反正爸爸媽媽也不會理我,干脆就不說好了,因此孩子的表達也就會越來越少。
而事實上,在父母進行嚴厲批評的時候孩子并不清楚自己做錯了什么,因為有時連他們自己都不清楚說了什么。一旦父母反應過激,就會讓孩子產生恐懼,不清楚下一句又會受到怎樣的批評。
3、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有的孩子天生就內向,喜歡一個人坐著,不喜歡表達,而有的孩子本來很喜歡說話,卻有一天突然不愛說了。比如他曾因說話遭受過別人的嘲笑,這時他就突然變得不愛說話了,父母應根據具體情況,來做出相應調整。
03-04 閱讀全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