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26
很多家長總忽略孩子調皮搗蛋的性格,認為他長大了就會懂事些,這樣會導致他變本加厲的挑戰家長的底線。比如故意弄壞東西,家長一定要嚴厲制止這種行為,因為不利于孩子的性格的養成。那么孩子故意弄壞東西該怎么教育呢?
孩子故意弄壞東西該怎么教育
1、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要不斷地為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孩子長大后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了解了他的內心想法后,我們要看孩子的想法是否正確,有沒有偏離正確的價值觀,合理要表揚,不對要及時糾正,告訴他們正確的做法。
2、相應懲罰
孩子做錯事,必須得到相應懲罰,就像他做好事有獎勵一樣。比如孩子故意弄壞東西,家長可以當著他的面,把他丟在地上的東西全部清掃干凈,丟進垃圾桶。讓孩子知道,如果自己不珍惜東西,有可能會永遠失去擁有這樣東西的資格。
10-11 閱讀全文>
父母一定要冷靜下來,千萬不要一上來就對孩子又打又罵。這樣只會降低孩子的自尊感、責任感。給孩子留空間,讓孩子說說自己說說怎么回事,有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錯在哪里。
發現孩子偷東西怎么辦應該怎么教育
1、引導孩子勇于承認錯誤。正視錯誤,是改掉偷竊行為的前提。發現問題并致歉,培養孩子的羞恥心,強化他的自制意識,不要讓孩子將錯就錯或存在僥幸心理。
2、給孩子正確的示范和引導。讓孩子區別“別人的”和“自己的”兩個概念,教育孩子如果想要別人的東西,必須經過對方同意,不能隨意翻動別人的東西,借的東西一定要歸還主人或原處。
3、多用心關注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活動。父母應把偷竊行為扼制在萌芽階段,不能放任不管。孩子周圍出現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時,一定要追查清楚,并教育鼓勵孩子將物品歸還原主,同時要為孩子提供他所需要的物品。
孩子為什么會偷東西
11-26 閱讀全文>
很多家長發現孩子偷東西之后,一下子就生起氣來,對孩子又打又罵,雖然偷東西這種行為是不正確的,但是這樣的教育方式并不能很好的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孩子因為害怕不在犯錯,但是不代表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那么孩子學會偷東西該怎么教育呢?
孩子學會偷東西該怎么教育
1、及時處理
當家長發現,在孩子的身上多次出現偷取別人物品的時候,家長應及時處理。千萬不能因為孩子還小家長不當回事。如果排除外因,家長還應及時帶孩子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因為孩子很有可能會將偷東西的過程當成一種心理上獲得滿足的刺激的途徑。
2、幫助孩子形成所有權概念
平時一定要告訴孩子:別人的東西不能拿,需要得到別人的同意才能拿,如果沒有經過別人的同意,就拿走他們的東西,必須還回去,否則就會受到懲罰。同樣,孩子的東西我們一樣需要尊重,沒有經過孩子的同意,我們也不能隨意地拿取。
10-18 閱讀全文>
在常人的觀念中,未經允許拿別人東西的行為叫做“偷”,當家長發現孩子有類似的行為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出面制止,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及給大家帶來了什么困擾和損失,那么孩子拿別人東西該怎么教育呢?
孩子拿別人東西該怎么教育
1、問清原因
明確自己對孩子的態度,告訴他不要亂拿別人的東西。孩子有時會無意識地在別人那里拿走東西,并且是不受大腦的控制。所以,孩子的道德良知還處于萌芽階段,他們不知道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還有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培養孩子的主客觀意識。
2、注意尊重孩子對物品的所有權
有的父母經常把孩子的衣服,玩具隨便送人。這樣會導致孩子對物權認識不清。建議家長在送人前,都要先問一下孩子的意見。這樣孩子就知道贈予或索取都是需要別人的同意的。而不是任意拿走的。
10-18 閱讀全文>
有些孩子年紀比較小,沒有認識到物品的價值和貴重,常常會不愛惜東西,就比如家里的玩具很多就被孩子給惡意破壞掉了,之后又想玩的時候已經無法再繼續使用,或者吃飯的時候總是剩下糧食造成浪費,那么孩子不珍惜東西該怎么教育呢?
孩子不珍惜東西該怎么教育
1、做孩子的榜樣
母要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孩子。即使家庭條件很好,父母也要奉行一個原則:再富不能富孩子。如果孩子從小就在奢華的環境中長大,那么,他不但學不會珍惜自己的東西,甚至還會認為節儉是一種可恥的行為。
2、培養孩子妥善保存物品
平常教孩子養成收拾、整理、物歸原位、妥善保存東西等好習慣,也可以避免浪費。如果孩子養成保存東西的習慣,不但東西不容易丟失,也不至于凡物都要再買,變得浪費了。父母不妨替孩子準備一個存物箱,專門放他自己的“寶貝”,這樣將更有助于他養成這種好習慣。
10-11 閱讀全文>
小孩子亂扔東西一般比較讓家長頭疼,孩子一生氣,或不耐煩就隨手把東西扔出去了,或者孩子不懂得媽媽整理家務的辛苦,也會隨手亂扔東西,那么,家長對于小孩子亂扔東西應該怎么教育呢?
小孩子亂扔東西應該怎么教育
太小的孩子沒有表達能力,因此在詢問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給出自己的理解,試試能否切中孩子的心事。
比如:是不是因為媽媽剛剛在忙自己的事忽略了你所以生氣?是不是因為堆積木總是堆不高就倒所以生氣?
家長不應該阻止孩子扔東西,而應該選擇一些安全的玩具來滿足孩子投擲的欲望。比如毛絨玩具、輕巧的塑料玩具、橡膠玩具等。
家長要反復告訴孩子,什么東西能扔,什么不能扔,要把危險的玩具放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并告訴孩子這些玩具需要媽媽陪著才可以玩,這些是不可以扔的。家長還要告訴孩子食物是來之不易的,不可以扔食物。
05-20 閱讀全文>
有些孩子從小就在家長無微不至的照顧下長大,物質生活方面也被父母給滿足,但是欲望是無窮無盡的,對于物權意識缺乏的小孩來說,看到喜歡的東西就偷偷帶回家也沒什么。家長要引導孩子認識到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再喜歡也不能偷拿,以免將來犯下更嚴重的錯誤。
孩子看到喜歡的東西就偷偷帶回家該怎么教育
1、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雖知道別人的東西不該拿,但內心的邏輯與是非觀念是混沌的,很可能會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幻想為是自己的,看到喜歡的東西就偷偷帶回家。家長先要放下焦慮,盡量不把這種行為上綱上線。總批評孩子“偷”東西,可能反而會強化孩子的這種行為。
2、孩子是一面窗戶,透過這扇窗戶看到的是父母。所以我們常說,一個孩子犯了錯誤,一定是父母做法有欠缺。
3、家長們不要反應過激。有很多粗線條的父母,面對看到喜歡的東西就偷偷帶回家,常常會大聲的斥責孩子,讓孩子下不來臺。孩子犯錯了,父母可以好言相勸,幫助孩子改正,必要的時候主動給孩子臺階,讓孩子自己反思,孩子得到了寬容和理解,才會真正愿意改正。
4、父母要告訴孩子,別人的東西必須經過主人的同意才可以玩,才可以拿。如果沒有經過別人的同意就“偷拿”是不對的行為,并且,父母也可以有意識地培養他一些待人接物的方式,比如,如果想要玩別人的玩具,就要學會說“你的飛機能借給我玩會嗎”等禮貌用語。
04-23 閱讀全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