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70
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落落大方,對他人有禮貌,能夠大方地與人打招呼。但好像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很快適應新環境,與他人侃侃而談。那么孩子不敢跟陌生人交流是咋回事呢?
孩子不敢跟陌生人交流是咋回事
1.孩子的氣質各不相同
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會發現,有一些孩子性格比較活潑,他們見人就會很熱情地去打招呼,而有一些孩子性格比較內向拘謹,他們只要見到陌生人就會躲避,恨不得沒有人看見他們,更別說主動去打招呼了。其實,這種行為常常是由孩子天生的氣質決定的,而每個人的氣質又是各有不同的。
2.孩子缺乏與外界的接觸
孩子之所以不懂得如何與人打交道,是因為他們缺乏社交經驗,不能夠很好地去適應新環境。他們在見到陌生人以后,常會感到不知所措,因此就會表現出緊張地低下腦袋、一直揪著自己的衣角、用腳搓著地面等現象。所以,父母應該多抽出時間帶孩子出去走走,主動與外面的世界多接觸。
03-17 閱讀全文>
不愿意和陌生人說話其實在小孩階段經常遇到,很多小朋友在家可以肆無忌憚的說話、表達,但是離開家在外面,遇到陌生人的時候往往就不敢上前交流,甚至喜歡低下頭不說話,這對孩子的社交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遇到這樣的問題,家長要盡可能的去幫助小孩改正這一現象,那么孩子不愿和陌生人交流怎么辦呢?
孩子不愿和陌生人交流怎么辦
1、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要友好、禮貌地對待他人,因為孩子通過模仿來學習。很多成年人對待陌生人的態度其實并不夠開放。事實上,很多家長不是希望孩子能善意、開放地對待陌生人,而是希望他能禮貌、熱情地對待那些家長認識,而孩子不認識的“陌生人”罷了。
2、拓展孩子的視野
讓小孩多與其他朋友一起玩,同齡的小朋友之間更有話題。平時可以給他多看一些書,讓小孩多學習一些詞匯,幫助他提高語言能力。家長多帶小孩散步,孩子不會感覺沉悶,也就不會覺得無話可說。可以給他講一些故事,令他記憶深刻的故事,他就會更愿意分享給其他人。
09-23 閱讀全文>
孩子不敢跟陌生人說話害怕社交的表現之一就是面對陌生人的時候很拘束,家長在外面看到熟人,讓孩子和對方打招呼,孩子扭扭捏捏說什么也不肯打招呼。家里來了客人,家長讓孩子和客人問好,孩子卻扭頭跑回自己的房間,當孩子和陌生人說話的時候,孩子會顯得很緊張,甚至說話時緊張得會磕巴,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辦呢?
孩子不敢跟陌生人說話害怕社交
1.幫孩子鍛煉勇氣
家長對孩子的指引非常重要,當家長發現孩子有膽小的情況時,就需要多一些耐心來教導孩子。鍛煉孩子的勇氣,多提供給孩子表達自己的機會,讓孩子忘掉膽小,戰勝懦弱,充滿信心。
2.陪伴很重要
想要讓孩子戰勝膽小,家長就需要多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如果家長在工作日沒有時間,那么就需要將周末和節假日的時間,分享給孩子。
03-31 閱讀全文>
小時候很多的孩子不但不敢跟陌生人說話,就是在路上碰到外婆大姑這些親戚,也會立馬臉一紅,頭一低,像個小偷似的從他們身邊快速溜過去,就是別人主動同其打招呼,也是臉一紅,不好意思的笑笑,立馬溜走。那么孩子不敢和陌生人說話怎么辦呢?
孩子不敢和陌生人說話怎么辦
1,多聆聽孩子的想法,對孩子有足夠的耐心,可以從孩子感興趣的方面著手,讓孩子分享他開心或者不開心的想法給你,無論說的對錯,先讓他努力去表達,在這個過程中,要給孩子更多的關注度和愛。
2,嘗試讓孩子先跟他熟悉的小朋友一起相處,無論是玩耍還是做什么,讓他多溝通。
3,等到孩子愿意跟你和身邊熟識的人溝通了,再鼓勵他去參加一些活動,比如演講比賽,跑去他成績不重要,重要的是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4.多接觸。這里的接觸指的是和孩子的肢體接觸,多給孩子擁抱,親吻,嬰幼兒時期和父母(尤其是母親)充分的皮膚接觸和擁抱是孩子一生安全感和自信心形成最重要的部分。
03-17 閱讀全文>
有的孩子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喜歡在公共場所與他人交流,也有的孩子不善于在外面表達,可能在家還活潑一點,但是一到外面就會變得膽小,看到陌生人也不敢說話。小孩子不敢和陌生人說話怎么辦?
小孩子不敢和陌生人說話怎么辦?
一、不要覺得丟人就對孩子發脾氣
家長不要因為孩子在外人面前不愛說話,就認為孩子性格孤僻,給自己丟人等而對孩子發火。
其實孩子這樣的行為也反應了一個好的現象,就是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自我保護意識比較強性格比較謹慎,所以父母要拋掉不耐心的想法認真的和孩子溝通。
二、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03-12 閱讀全文>
孩子不愿意跟父母溝通,也一定是父母沒有及時的去和孩子溝通,使孩子和父母之間有了一層隔膜。如果父母能夠平時積極的去和孩子做朋友。做一個無話不談的朋友。那么孩子的心思是愿意和父母說的。可能是父母有對孩子不愿意搭理,置之不理的樣子。傷害了孩子,孩子就不愿意說了。
孩子不愛和父母交流怎么回事
孩子不喜歡和家人溝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很多家長長期對孩子的事情漠不關心,導致孩子們認為在家長的心中自己的事是不重要的,所以慢慢的開始不愿意和家長溝通,因為即使想跟家長交流也得不到回應,甚至還可能被家長當做是胡鬧,浪費時間,于是孩子干脆放棄了和家長之間的溝通。
第二,孩子每次試圖與家長交流時,都會被家長的一堆大道理所淹沒,并且強迫孩子去認同家長口中的大道理,導致孩子們不愿意跟家長溝通,因為這根本不能讓孩子們感受到交流的樂趣,得到的只有被強迫的反感。
第三,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簡單粗暴,不允許孩子犯錯,不懂孩子的心理行為,沒有相關知識,以責罵、呵斥甚至體罰來代替一切,久而久之,孩子變得沉默寡言,在父母面前再也不肯開口說話。
08-15 閱讀全文>
現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有的家長就怕孩子受委屈,所以處處管著孩子,約束孩子,不讓孩子與外人接觸,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內向的性格,不敢跟別人交流。面對這種情況,家長應該怎么引導孩子呢?
孩子不敢跟別人交流怎么辦
1、多多鼓勵和獎勵孩子
孩子即便是懂事了也依舊是孩子,父母如果拿小孩子沒有辦法的話,就多多鼓勵他們,例如答應他們如果主動和別人說話了就獎勵給他們一份冰淇淋或者蛋糕。用孩子喜歡的東西作為鼓勵,可以讓他們帶著目的去前進。而且多多鼓勵和獎勵孩子可以挖掘很多孩子內在的性格特點,這也會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感到開心。
2、讓孩子多和同齡人玩耍
有時候大人很難理解小孩子的想法,不明白他們怎么會有那么多過于稀奇古怪的念頭。所以小孩子的某些行為在大人看來有些單純幼稚。小孩子長時間的和不同于他們年齡層的人一起玩,情感上無法達到共鳴,小孩子會變得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愛與人交流。而時常和同齡人一起玩,更能玩到一塊去。受到同齡人的感染,孩子也會變得越來越自信,越來越開朗。
09-27 閱讀全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