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家有學生的父母,或多或少都碰到過孩子表達出來的對老師的抵觸情緒,只不過有輕有重、有的持續時間長,有的持續時間短。當父母發現孩子對班主任有抵觸心理怎么辦?
孩子對班主任有抵觸心理怎么辦?
一、弄清孩子抵觸老師的原因。
1.孩子的逆反心理嚴重。平時生活中,或許是工作忙顧不上,或許是不知道顧面子,個別父母對孩子表現出來的求和欲和好問行為表現得十分不耐煩或簡單粗暴地應付孩子。孩子的求知欲望得不到滿足,但迫于各方面的因素又不敢或不能違抗父母,在這種情況于將不滿情緒就轉移到老師身上。
2.老師忽視或不關注孩子。青春期的孩子表現表現欲望強,大都希望標新立異或引起老師或同學的注意。在孩子被老師關注的心理,多次受挫以后,往往感到自尊心受到傷害,就通過抵觸老師的方式來引起注意。
3.老師的教育教學方式不恰當。現實的教學生活中,一個老師往往要面對很多的學生,很多時候無暇顧及每一個學生,無法對每一個學生因材施教,無法讓做到每個學生都滿意。另外,教學任務、教育評價的導向使然,大多老師偏重于學生的成績,否定了孩子學習成績以外的品德、紀律、勞動等方面的優點等,這些都會使孩子產生抵觸情緒。
二、采取合適的對孩子進行引導。
1.引導孩子把心中的否面情緒表達出來。家長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寬松的、自由的發表意見的心理氛圍,使孩子毫不隱瞞地講出來對老師不滿或抵觸的主要原因,以及希望老師怎么做等。
2.家長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換位思考。創設一種教學情景,讓孩子嘗試站在老師的位置上處理問題,使孩子親身體會老師的難處,減輕或避免孩子對老師的抵觸情緒。
3.引導孩子辯證看待問題。孩子的認識有的時候有偏激的一面,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僅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只看到事物的一個方面,而忽視了事物的另一個方面。
三、采取合適的方法及時與老師加強溝通。
1.了解事情的真實情況。俗話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聽完了孩子的想法之后,可以再找合適的時機,與老師溝通了解孩子的情況,真正找到問題癥結。
2.向老師全面介紹孩子的情況。可以通過與老師的溝通,側面向老師介紹孩子的特點、優長,以利于老師也了解孩子的整體表現,改變老師對孩子的部分偏見,對于消減抵觸情緒起到促進作用。
3.傾聽老師對孩子的建議。通過與老師的溝通,家長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這對家長和老師共同教育孩子、避免孩子對老師產生抵觸情緒也是極其重要的一個方面。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