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沒有一個孩子從一開始就不愿意和父母交流,父母本來應該是孩子最想傾訴的人,父母跟孩子之間的交流有了障礙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所以,孩子不愿意和家長溝通交流怎么辦?
孩子不愿意和家長溝通交流的原因:
1.覺得不被父母理解
孩子的心聲是:“我曾經嘗試過跟爸媽說我到底在想什么,可我媽總是說‘你還小,不懂事,別胡思亂想浪費學習時間。’以后我就再也不說了。”
2、害怕父母責罵自己
孩子跟父母說“我喜歡這個女同學”,要不“我想嘗試抽根煙”,父母親往往臉色大變,立刻斥責:“你怎么可以有這樣的念頭,你知不知道我們所有的希望都在你身上?”想想看,孩子本來什么都愿意和父母說,但是父母的大驚小怪和責罵卻使孩子退縮了,為了安全,他們干脆什么也不說了。
3.逃避父母給自己的壓力
每個父母都自己的孩子成為人中龍鳳,孩子從小就感受到了來自家人的關懷和寄托。這種心理壓力下,如果孩子又發(fā)覺他的能力無法滿足父母親過高的期望怎么辦呢?孩子心中因此五味雜陳,有挫敗感(我怎么考得這么差?)有愧疚感(我對不起爸媽!)也有不少的憤怒(都是你們逼我的!)最終的結果,往往就是孩子選擇逃避,不去面對父母,也拒絕承受壓力。
4.父母太過嘮叨
對他們而言,不斷地重復,意味著巨大的壓力,不斷地重復,也意味著不相信他們有能力。一心想做成人的孩子,當然不愿意陷入如此的困境當中,所以就索性不開口,消極地抵抗來自父母的嘮叨。
5.對父母心存芥蒂
有些孩子不開口的心理成因就更深層許多,例如小時候父母親不斷打罵,孩子心理上留下了創(chuàng)傷。過去心中的不滿和積怨,使得青春期的孩子選擇用“不溝通”的方式來懲罰父母。
孩子不愿意和家長溝通交流怎么辦?
1.多了解孩子
要了解孩子,要多跟孩子接觸,從他們的語言及行為中了解他們的想法、喜好、內在需要。可以了解下孩子最近有什么樣的愛好,什么樣的煩惱,跟某個朋友關系如何,多和他聊聊對生活中各種事情的理解,聽聽他訴說等等。
2.理解和尊重孩子
家長對孩子真正的愛必須以理解、尊重孩子為前提,否則就成為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要想真正和孩子進行良好溝通,就要不斷地站在他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3、避免用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
不能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趕快……”“限你在五秒鐘內……”、“我數到一、二、三……否則……”“你應該……”,“你真笨”、“你好環(huán)”、“你太讓我失望了”、“不可以……”等帶有指揮、命令、警告、威脅、責備、謾罵、拒絕等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否則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4.給孩子一定的個人空間
要想和孩子保持經常有效的溝通,家長們有必要學習心理學的有關知識,了解孩子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知道每個年齡段的孩子所關心的問題,這樣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就能對癥下藥,游刃有余了。
5.與孩子交流時注意孩子的反應與態(tài)度
現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說話時,常常會急著表示自己的意見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話做,最好不要有意見。所以,往往沒有很仔細地把孩子的話聽完,孩子感覺與父母溝通不舒服,父母不重視自己的意見,代溝必然越來越深。
6.制造親子談心機會
要建立起家人時常溝通的習慣,規(guī)定一周至少有一天關掉電視,一家人一起來談“令我煩心的事”。注意,不是讓孩子一個人談,那樣會造成“審訊”式的緊張空氣,而是每個人都談,通過平等、互助式的交流,告訴孩子,任何遭遇都不會遭致家人的訕笑,你的背后有我們;也告訴孩子,傾訴是有好處的,傾訴會讓大家感覺更親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