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青春期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中孩子身心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初二階段正是青春期正當頭的時候,出現了許多讓父母煩惱的問題。對于這些煩惱,怎樣與初二的孩子溝通才有效?
怎樣與初二的孩子溝通才有效?
1、拋棄“說教式”溝通方式
青春期的孩子有著強烈的獨立意識和自尊心,渴望自己作為一個成人被他人認可。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可以不再扮演全知全能的角色,適當地讓步,把孩子放在他想要的位置,然后進行平等地交流。
2、以對成年人尊重的態度尊重孩子
沒有尊重,就談不上溝通。初中二年級的孩子雖然生理年齡尚小,但心理年齡發展飛速。以對成年人的態度尊重孩子,讓孩子在青春躁動時期也能感受到父母的接納,才能拉近與孩子的心理距離。父母愿意尊重孩子的想法從而理解孩子,孩子也會逐漸理解父母從而愿意配合父母。
3、積極語言的運用
積極語言的意義在于,把一些將要去表達的思想用一種更加積極向上的表達方式表達出來,讓孩子更能接受你的建議。例如,如果孩子的英語成績不太好,把“英語成績不夠好”改為“英語有很大的提高空間”,孩子的心理感受會變得更加積極,認為自己有能力提高英語。
4、進行家庭娛樂活動
人們對溝通似乎有種誤解,認為只有語言上的交談往來才能算是溝通。實際上,溝通存在于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如果你的孩子不愿意和你交流,那么不妨與孩子進行一些文體娛樂活動上的互動,例如一起打籃球或者羽毛球,一起聽音樂,從孩子喜愛的文體愛好入手,對他們的愛好表現出欣賞和興趣,逐漸走進孩子的心靈。
初二孩子的特點:
1、極強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一把雙刃劍。作為父母,如果還想小學那樣管教孩子,對孩子一味地申訴,不允許孩子申辯的話,非但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會引起孩子對父母的排斥和方案。孩子聽到了申訴式的批評,首先感到沒有面子,而不是反省自己到底是不是錯了或者錯在哪里。
2、強烈的獨立意識
到了初中以后,許多孩子不愿意事事都和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單獨來做。有時為了彰顯自己的獨立能力,會故意頂撞家長,或者隱瞞家長自己做自己的事情。這種獨立意識是廠長發展的一個明顯特征。
3、產生逆反情緒
老師們分析,初二學生的另一特點是“不服管教”。一些同學對老師﹑家長的批評不再虛心接受,開始反駁﹑頂撞,甚至嘲笑師長,越是父母﹑老師不讓做的事,他們越起勁,一定要和師長“對著干”。
真正的親子交流,不僅僅是“愛”足夠,更要“懂”足夠,它不一定是交流,重要的是,去做,去付出,去示范去寬容。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