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我們一直教導孩子要“迎難而上”,但是還是有些孩子畏難情緒重,遇到困難不知道該怎么辦。這時候家長就很著急了。因此我總結了一下經驗,希望可以幫助家長解決“孩子畏難情緒重怎么辦”的困惑。
為什么孩子畏難情緒重
1.怕犯錯
孩子不能經受挫折,長大后真的“輸不起”了。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少犯錯誤,少走彎路,直接成功,這就使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錯誤非常敏感。長此以往孩子無法面對失敗,得失心太重。
2.家長沒耐心
不少家長一心想要教育好孩子,當看到孩子一些不如人意的表現,就內心焦急、恨鐵不成鋼。
如果孩子沒有別人做得好,就妄下定論,給予不恰當的評價。在這種影響下,孩子也會變得更注重結果,一旦覺得自己不行,害怕失敗被家長說,就會消極、退縮,不再大膽去嘗試。
3.放手不管是最大的疼愛
過度寬松=放任自流,不可?。∮行┘议L對待孩子完全是“甩手掌柜”式的態度。喜歡就去做,不喜歡的就決不強求。
當孩子由于膽怯、懶惰不愿意去嘗試應該要做的事情時,家長也沒有制止。漸漸地,孩子就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悅,也沒有動力去嘗試新的挑戰了。
孩子畏難情緒重怎么辦
1.引導孩子定義困難
幫助孩子先把心結打開。面對困難,孩子退縮,或者向你尋求幫助的時候,不要立刻就幫他們解決,而是延長孩子的思考時間,有時候他們不是沒有能力,而是面對困難,還沒理清楚自己的感受。
2.調整任務的難易度
調整孩子練習的難度,既不要太難,讓孩子無從下手;又不要太簡單,能幫孩子走出“舒適區”。
給孩子布置任務的時候,首先要觀察孩子,如果看到他努力過了,但就是無法達成目標,甚至都有些沮喪了,這可能就代表任務太難。這時,作為家長就該提供支持,而不是一味地讓孩子經受挫折。
如果孩子實在說不出什么方法,這時家長可引導他們描述一個小目標,然后開始進行下一步,給孩子提示,把任務拆解成小步驟。
3.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困難
如果父母經常因為一些小失敗、小錯誤就批評孩子,給孩子的表現直接貼上“好”或者“壞”的標簽,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就會發生偏差。
古人常說“勝不驕,敗不餒”,研究發現,一些經常被家長打壓的孩子,他們更可能“勝易驕,敗易餒”面對成功會更容易驕傲,面對挑戰會更容易放棄。
所以,看到孩子失敗的時候,首先要擺正好態度。這時候不是去打壓他們,也不是亂表揚一通。
聰明的家長會問孩子這樣一個魔法句子,“你還能想一個更好的方法嗎?” 這樣就是在告訴孩子,失敗不要緊,那個方法不行,就再想一個方法,把孩子的關注點放到解決問題本身來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