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動力不足,平時蔫蔫的,不愛學習,一到學習時間就滿臉不高興,推三阻四,東看看,西看看,找各種理由逃避,就是不干正事,每次寫作業都有家長監督著才慢慢吞吞的寫,那么,孩子動力不足是什么原因呢?
孩子動力不足是什么原因
1.面面俱到的照顧
我一直跟朋友分享一個觀點:現在的孩子不缺照顧。他們缺“放手”。做事的動力一定源自于事情成功以后的喜悅感和滿足感。
而在生活中一再被剝奪的自主權,便使他們的動力一再缺席。試問,連自己穿衣服都不能自理的小孩,如何從以后的學習挑戰中獲得滿足?
2.興趣不是動力的持續來源
興趣是動力的起源,但絕不是動力的持續來源。因為當興趣變成了他必須完成的任務之時,興趣必然轉變成壓力。可是我們都知道,人生一輩子,更多的事不是你的興趣,但你不得不面對。
所以,教會孩子如何把“興趣”的蜜月期更加有效地延長,是家長必須思考的問題。
3.不合適的目標也會消耗掉寶貴的動力
孩子是自有其生長發展規律的。家長需要理解這一點,“揠苗助長”不只是浪費孩子的時間,更是消耗著他解決問題的自信和動力。
反復的挫折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給他設定的是不合時宜的目標,是他能力范圍內不能解決的目標。
4.沒有區分好適當玩和放縱玩的界限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可是有些家長一看到孩子在玩,就會強硬地阻斷孩子的興趣,并且用很難聽的話斥責孩子的玩心。
這樣往往會導致這樣的結果:孩子會想,我為什么不能玩?我玩的時間是被什么占據的呢?是被學習,因為要學習,所以我就不能玩;因為要學習,所以我的興趣被剝奪了。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對學習喪失了動力,甚至是反感。
5.孩子缺乏成就感
有的家長喜歡用打壓式的教育方式來對待孩子的學習,孩子考得好,就會說不夠好,沒什么值得驕傲的,還需要更加努力;孩子考得差,就更是對他貶低“你怎么這么笨呢?”“考不好以后只能撿垃圾了”。
在這樣教育下的孩子,從來都沒有體驗過成功的喜悅,怎么還會對學習產生興趣和動力呢?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