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小學三年級相比于一二年級課程難度加大了,很多孩子面對不會做的題,受不了壓力,產(chǎn)生了厭學情緒,那么三年級小孩子厭學怎么辦呢?
三年級小孩子厭學怎么辦
1、要使孩子看到學習的進步
有一對中年夫婦不管工作和家務多忙,每周都要對孩子的作業(yè)仔細檢查兩遍,把孩子的學習情況做出簡要紀錄,并把孩子做過的作業(yè)本收藏起來,過一段時間就拿出來讓孩子比較一下,經(jīng)常告訴孩子學習上有哪些進步,還有哪些不足。
這樣,孩子對自己的學習情況心里有數(shù),信心足,動力強。當孩子在學習時自然地產(chǎn)生一種喜悅的心情,得到莫大樂趣時,學習也自然變得容易而有趣了。
2、幫助孩子克服學習中的具體困難
一般來說,孩子逃學、厭學都有一些具體的原因,如有的孩子是因為學習基礎太差,怎樣用功學習也趕不上去,干脆不想學了;對于這類學習基礎差的孩子,要在校內(nèi)和家里抓緊“補課”,盡快使孩子補齊漏洞。
有的孩子受到某一位老師的訓斥,對這位老師有抵觸情緒,因而殃及對這位老師所任課程的態(tài)度;這類孩子,可以通過談心的方式,與他進行溝通來解決問題。
3、及時發(fā)現(xiàn)并鼓勵孩子學習上的進步
學習有時候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很多的時候樂趣在于最終的結(jié)果而不是在過程。所以要培養(yǎng)孩子持之以恒的毅力,讓他們奮力堅持到最后。所以孩子哪怕只是取得了極其微小的進步,我們也要善于發(fā)現(xiàn),及時鼓勵。這樣孩子學起來會更帶勁。
三年級小孩子厭學的原因
1、不給孩子肯定或者鼓勵
有些孩子在認真學習的過程中,從來沒有獲得過家長明確的鼓勵以及肯定。當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有做得比較好、表現(xiàn)出色的時候,家長會認為這是正常的、應該的。你作為一個學生就應該做到這個樣子,你本身就具有這樣的能力。抱著這樣的念頭,家長沒有及時的給予肯定和鼓勵。
相反,當孩子做得不好的時候,家長馬上就會希望孩子能夠更正,能夠提高,所以對他的標準變得越來越高,水漲船高。此以往,孩子在學習這件事情上沒有獲得過任何來自于父母的鼓勵和肯定,那么,他對學習這件事情產(chǎn)生的成就感就非常少,所以他對這場游戲就沒有太大的興趣。
2、收到大量的負面暗示
這一點其實和第一點對應。家長們看到自己孩子學習成績老上不去,容易產(chǎn)生恨鐵不成鋼的心理,常常對自己的孩子說這樣一句話:“你能不能用心一點?你能不能長進一點?這件事情很簡單,你怎么就做不好呢?你怎么老是這么笨?”
如果我們和孩子這樣交流,會產(chǎn)生一個很糟糕的后果,叫做負面暗示效應。當一個孩子認為,父母對于學習這件事情給自己的評價是,你這么笨,久而久之他就會相信。
3、課程難度的增大,孩子對新知識學不會
小學三年級是小學階段的分水嶺。三年級相比一二年級來說,課程的難度逐步增加,深度也增加。對適應性較差的孩子來說,對新知識的接受就感覺到比較困難,孩子產(chǎn)生了畏難心理,對新知識有抵觸的情緒,老師上課講的知識總是感覺自己學不會,所以就產(chǎn)生了厭學的情況。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quán)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