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有些小孩子輸不起,一旦孩子在競爭中失敗了,他們會無法承受失敗帶來恥辱感,有的是害怕父母的指責,當他們失敗后就會非常的生氣,甚至無理取鬧,那么,小孩子輸不起該怎么教育呢?
小孩子輸不起該怎么教育
1、對孩子循循善誘,幫助孩子梳理來龍去脈,找出失敗的原因,讓孩子能夠冷靜并樂于吸收自己的觀點。并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會越挫越勇,如果孩子因為一次失敗就不愿意再次挑戰,父母應當立刻給予重視并引導孩子正確理解得失。
2、孩子日常生活的種種行為都會受到父母的影響。因此,父母要注重自己的榜樣作用。在孩子面前,父母要能夠坦然面對輸贏。
正確應對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孩子才會在獨自面對相同情況時模仿父母的處事方式,擺正自己的心態,樂觀地看待一切得失。
3、人人都有自己的優點與不足,“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父母要讓孩子學會接受自己的不足,努力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并加以運用。
要讓孩子學會用正確的心態看待別人的優點,要接受比自己優秀的同齡人的存在。不要習慣性地與別人對比,努力超越昨天的自己便是一個偉大的進步。
4、孩子受挫時,適度的安慰是絕對必要的,此時應先同情別人都不跟他玩的感受。等他情緒稍稍緩和下來后,主動再玩同樣的游戲,并且學他剛才霸道的模樣,讓他體會別人的心情,知道為什么別人不想和他玩,再告訴他遵守游戲規則的重要性,相信他會容易接受的。
當孩子了解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時候,問問他,是否愿意向小朋友道歉,并再和他們一起玩耍。如果愿意,就帶著他誠摯的邀請小朋友們一起玩耍。希望從這樣的過程中,能讓孩子學會知錯就改,尊重別人。
5、孩子對情緒的控制能力并沒有父母成熟,因此他們很容易因為失敗帶來的壞情緒變得激動。這種情況下父母首先要安撫孩子,包容、理解孩子的做法,讓孩子學會正確發泄。
然后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與孩子平等溝通,引導孩子并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認真聆聽,與孩子坦誠相待。
6、維護他們在集體中的積極影響,盡量消除他們對輸的結果的懼怕與擔憂。對于好強的孩子,千萬不要在親戚、朋友面前揭露孩子的短處或缺點,更不應該當眾責備甚至辱罵孩子,這樣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喪失殆盡。
小孩子輸不起性格的形成原因
原因一:輸不起的孩子多產生于“過度滿足”的家庭環境
伴隨著嬌生慣養和過度滿足長大的孩子, 從來沒有遇到過挫折和失敗,做什么事情,也都是大人讓著他,一旦贏不了,就會大哭大鬧,家長為了哄住孩子,就會選擇繼續遷就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了輸不起的性格。
原因二:孩子出現“輸不起”的情況,很多時候也跟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太強調輸贏,如果孩子輸了就大加指責,這樣的態度也會讓孩子非常看重每一次的較量。如果是家長從小經常性地夸孩子聰明,孩子就會很擔心失敗,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失敗了就變得不聰明了。
原因三:在現實生活中競爭壓力太大
對于家長來說,他們很容易道德綁架孩子,經常對孩子說自己這么努力就是為了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成長環境,讓他去努力學習超過其他的小朋友。其實更多時候焦慮的是家長,但是他會把這種焦慮的情緒傳染孩子,孩子也跟著焦慮起來。
孩子總是輸不起的影響有哪些
第一、孩子輸不起,于是在面對挑戰時,他們就會本能一般地選擇逃避。一直生活在舒適區的他們,無法勇敢地迎接未知,這使得他們身上缺少了生活的勇氣。孩子怕輸便不敢嘗試,這使得他們的人生變得局限而狹隘。
第二、很多孩子之所以不想輸,往往是來自于家長過高的期望和壓力。每次孩子失敗后,都會陷入深深的自責,長此以往便容易產生心理問題,特別在中學階段,問題尤為突出,很多孩子不堪壓力甚至走上極端。
第三、輸不起的孩子,脾氣往往比較差。一旦自己沒有取得預期的成功,就會抵賴、哭鬧、撒潑。如果耍賴的手段得逞,下次則會故技重施;如果耍賴手段沒得逞,則會滿懷嫉妒、敵意,甚至故意破壞別人的成果。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