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不愿和母親溝通,回到家就知道躺在場上玩手機,除了吃飯上廁所,都不出房間,不知道幫家長干家務活,也不跟家長聊聊天,什么事都悶在心里,對于這樣的孩子家長該怎么跟他溝通呢?
孩子不愿和母親溝通怎么辦
渴望被看見,是人類極為本質的需求,而只有高質量的深度關系,才能滿足這一需求。
父母子女關系天然的具有緊密性,雖然很多父母后天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孩子推得越來越遠,但若能放下強烈的自我意識,讓孩子相信自己是被理解的,和孩子產生情感聯結并不困難。
對孩子來說,學會換位思考也非常重要。經常有人說,現在的孩子很自私,以自我為中心,其實都是源于不會換位思考造成的。
沒有孩子是天生的“熊孩子”,很多時候,他們只是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讓對方有什么感受。
孩子不愿和母親溝通,只有孩子學會換位思考,才能設身處地理解別人,與他人良性互動。親子之間的矛盾沖突也會減少,親子關系得到改善。
你是否聽說過:有一種冷叫做“媽媽覺得冷”。是的,這位“媽媽”很愛她的孩子,但是孩子的感受被不斷地控制和否定時,他們會舒服嗎?
在與孩子溝通,尤其是提意見時,首先要讓孩子知道家長理解他們,他們才會更愿意聽。
孩子不愿和母親溝通,作為父母,我們不妨嘗試站著孩子的角度,領悟孩子的情緒,接納孩子的感受。這樣,親子之間的溝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很多孩子對父母都是報喜不報憂,因為每次說到不開心的事情時,父母的情緒比自己還激烈,自己情緒都過去了父母還沉浸其中。
比如工作受委屈了,父母通常都會說別干了回來吧。和同事吵架了,父母會說,是不是你冒犯了別人?
總之他們總是在傳遞一些消極的訊息,讓你覺得自己好失敗。很多時候傾訴并不是為了得到解決方案,它就只是純粹的傾訴。
如果對方只是傾聽,并對我們表達了理解,那這就夠了。
如果父母一遇到問題每次都是情緒失控,孩子又怎么敢隨意的父母溝通,他可不是一句“挺好的”就概括所有嘛。
聆聽就是家長與孩子溝通時的第一道屏障,當孩子不會說話,只懂得哭時,家長要懂得聆聽孩子哭聲背后的原因。
當孩子學會說話時,家長不要嫌棄他話很多,要懂得耐心聆聽孩子說的話。這樣才能讓孩子感受到你在乎他,體會到你對他的理解。家長要成功推開聆聽的大門,孩子才會愿意敞開心扉,和家長說更多的話,和家長分享更多有關于他的事情。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