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對孩子的日常教育中,孩子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行為,比如打架罵人,同時在家長的寵溺之下,孩子也會出現自私的心理,不懂得如何孝順父母,凡事以自己為中心,那么一起來看看孩子自私的人常有的7種表現有哪些吧!
孩子自私的人常有的7種表現
1、不懂得分享
如果孩子的性格比較自私,寶媽一定會發現孩子是不愿意跟別人分享的。如果平時買回一些孩子比較喜歡吃的東西,自私的孩子會不舍得讓寶媽吃,甚至是自己直接全部霸占下來。有時候家里去了客人,如果有小朋友,那孩子肯定是不愿意讓小朋友玩自己的玩具的。
2、總把玩具占為己有
孩子還不太懂得“與人分享”的道理,所以,父母要逐漸鼓勵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并且給他一些時間。隨著他慢慢長大,他會懂得這個道理的。如果在他四五歲時還是欺負小朋友,那么父母要堅決制止,并一定要讓他道歉。
解決問題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哪里。對3歲以后的孩子,還應指出他的行為已經傷害了其他小朋友。如果見孩子能善待小朋友,就應及時予以鼓勵。
3、總覺得自己沒錯
我們在日常人際交往時,最不喜歡打交道的就是自私的人,當然在孩子的世界也是一樣。孩子自私并不是先天就存在,而是后期家長教育不到位,或是過度溺愛孩子導致;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如果沒有及時正確地指出孩子的錯誤,或是覺得孩子只是年齡小不懂事。
然后就這樣任其發展下去,長期以往孩子就會認為自己永遠都是對的,即便犯錯也不愿意承認和改正,緊接著就會形成自私的性格。
4、自私冷漠,不會心疼父母
現在的孩子,從小父母、爺爺奶奶圍著他們轉,幾乎是“有求必應”。他們漸漸地養成一種習慣思維:只要想得到的東西,父母都會無條滿足。因為得到的太容易,就不懂得珍惜和感恩。
5、吃東西專挑好的
如果是買了好吃的東西,孩子總是最先挑選他喜歡吃的,然后自己吃,絲毫沒有“孔融讓梨”的觀念。這樣的做法,多是因為在平時的生活中,大人習慣把好的東西都留給孩子吃有關,孩子覺得這樣是正常的,形成了習慣,每一次也就會那么做。
但是并不是說孩子就是自私,因為孩子受家庭氛圍的影響很大,如果父母在這一方面,做好引導,對待老人有禮貌,把好的東西先給老人拿去;孩子見得多了,也會有樣學樣,照著大人的樣子那么做。
6、敏感多疑
極度自私的人被極端個人主義的陰影籠罩,他們對外部世界的一切都很敏感,總是懷疑他人、懷疑社會,認為所有的人都在針對他。從這一點來說,人際關系中的信任感是極度自私的人的弱點。
7、只關心自己的喜好
比如一盤兒好菜上桌的時候,總是會特別吸引人,如果你家的娃剛好也餓了,可能桌子上的好菜馬上會成為他命中的目標,特別自私的孩子可能會霸占這盤菜不肯松手,等到自己完全吃好了才會想到拿給身邊的人。如果你家的孩子會這樣做,那就得特別小心了。
以上就是孩子自私的人常有的7種表現,作為家長只有走進孩子的內心,去了解他們觀察他們,發現有不對的地方,及時的糾正、修補,我們的孩子就可以走上正道。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