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認真做事是能夠做好一件事的前提,如果孩子做事總是粗枝大葉,那么今后他就要為這件事造成的后果進行補救,也許還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所以家長在剛發掘孩子有粗心的習慣之后,就要及時的對孩子進行引導和教育,如何三招改變孩子的粗心呢?
三招改變孩子的粗心
1、提升孩子專注力
有的家庭,不管孩子是不是正在學習,都把電視機開著,或者自己做別的事情發出很大的噪音,這些做法都會造成對孩子的干擾,使他不能集中精力去學習。久而久之,孩子便養成了一心二用的不良習慣,這樣作業出錯的概率會大很多,效率也不高,形成了粗心的壞習慣。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如果專心的在完成自己的事情,家長盡量要營造安靜舒適的家庭環境。平時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參加一些游戲活動,在參加活動或做運動時,也要求孩子集中精力,充分釋放孩子的天性,做到勞逸結合。
同時讓孩子明白集中精力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這樣的訓練長期下來就會讓孩子在做事的時候具備專注力的能力,不再粗心大意。
2、養成細致愛檢查的好習慣
對于孩子的粗心,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細致入微的好習慣。讓孩子養成細致的習慣,要從日常生活著手,從細節著眼。
如果孩子有一些經常性粗心的習慣,要反復訓練,一段時間內只重點糾正一種粗心的小問題。在完成這些事情之后提醒孩子進行檢查,頻繁的做出完成后檢查的習慣,漸漸地,讓細心和檢查成為孩子的思維習慣,家長也要在旁邊認真觀察引導。
3、強化孩子的責任心
在家庭生活中,家長可以給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不要想著孩子粗心大意就不信任孩子了。可以讓孩子負責掃地或洗碗或者洗自己的襪子之類,干好了給予鼓勵或獎勵,干不好家長不能客氣,應要求他重來一遍,直至干好為止。
這些行為鍛煉會讓孩子對自己做過的事負起責任,長期堅持下來,孩子的責任心會大大增強。責任心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孩子如果沒有的意識,對什么事情都敷衍塞責,馬虎了事,必然做不好其他事。有了責任心以后,才會謹慎從事,細致認真,減少懈怠。
孩子粗心一般都是長期的注意力不集中形成的,和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做法息息相關,家長要多反思自己的行為習慣,如果家人有類似的習慣,要堅決改正。所以說在面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小問題時,家長也要多進行自省,共同成長。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