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家長期望養成好孩子,讓孩子能有個美好的未來,但是好的孩子就要有好的行為,好的行為是家長從小在培養孩子所獲得的,那么孩子應該養成的十大好行為有什么呢?
孩子應該養成的十大好行為
1、培養孩子講衛生的習慣
飯前便后洗手、睡前刷牙、飯后漱口、勤洗澡,這樣的衛生習慣要養成,對健康生活才會有幫助。
2、培養孩子遵守秩序的習慣
家長教會孩子從小遵守秩序很重要,比如排隊時不要有插隊行為的秩序,讓孩子從小學會遵守,做懂文明的好孩子。
3、自己的事自己做的習慣
人的一生,很多習慣都是從幼兒時期養成的。人總要自己照顧自己。生活總要自己經歷的才是人生。這樣,當有一天父母應該放手,不會過于擔心,孩子也不會充滿恐懼。
4、參與家務,培養責任感
不要總覺得孩子還小,什么活都不能做。讓孩子力所能及地做些家務活,主要是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讓他明白他是家庭中的一員,有義務幫家里分擔一些事情。
5、養成閱讀習慣
這時候家長也不用限定孩子必須看經典名著,先從孩子的興趣入手,只要讓孩子養成閱讀習慣,能夠靜下心來看書就可以了。父母的言傳身教很重要,也應該喜歡閱讀,經常陪孩子讀書。
大量閱讀的好處是:積累詞匯、增強語感、提升寫作能力、擴大知識面、提高口頭表達能力。要知道一個博覽群書、見多識廣的孩子,潛力無窮。
6、有規律的生活習慣
家長需要幫助孩子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比如每天幾點起床,幾點吃早飯,幾點做作業,幾點閱讀,幾點睡覺。在規律生活下長大的孩子,做任何事都會自發地制定計劃,而且比較有耐力。
7、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
拖延癥是很多學生存在的通病。但是如果每天都有事情拖到第二天再去解決,總有一天會堆積出問題,從而變得焦慮。因此,家長培養孩子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非常重要。
家長要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讓孩子明白什么時候應該做什么事情,今天的事情絕對不能拖到明天去做。對待每天要完成的事情先要有一個具體的計劃,做事最好能夠按計劃行事,這樣孩子也會在一天內做完該做的事情。
8、敢于提問、質疑的習慣
質疑就是孩子自己提出問題,鼓勵他們大膽質疑。任何事情都有一個“為什么”,都值得去問。大量的事實證明,所有的事物都有“為什么”。家長和老師也要多鼓勵孩子去提問,鼓勵孩子大膽地談自己的觀點、看法、見解和意見。
而且老師和家長要充分挖掘孩子的潛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望,善于啟發孩子大膽提問,敢于質疑問難,并逐步形成習慣。
9、學會選擇,懂得選擇
父母需要培養孩子選擇和愿意放棄的能力,即使是孩子從小就喜歡的東西。這是一種訓練思維習慣的方法,幫助孩子在以后面臨人生重大選擇時有明確的目標。尤其是越早有自己目標的孩子,越晚成功的機會越大。
10、犯錯就改正的行為習慣
生活中經常犯的最大錯誤就是總是害怕犯錯。一旦你有勇氣承認錯誤,而不是責備或隱藏,那將是幫助孩子成為人的最有效的方法。
重要的是家長要明白,孩子的思維還很不成熟,不懂事,很容易出錯。因此,大人應該抱有同情和理解的態度,教會孩子如何認識自己的錯誤并改正。
還應該鼓勵孩子在犯錯時大膽承認錯誤,從而敢于直視自己的錯誤。同時,家長也應該指導孩子如何糾正和糾正這些錯誤。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