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若是家長和孩子缺乏溝通,孩子再受到外界不好環境的影響,就很有可能做出逃課、紋身、與家長對著干的情況,家長一定要去了解這時孩子的心理特點,對孩子不好的行為及時勸阻,那么家長如何面對孩子紋身呢?
家長如何面對孩子紋身
1、告訴孩子那是洗不掉的
當孩子看到旁邊的人或者電視上的人紋身很好看,甚至很炫酷。小孩子都喜歡跟風模仿,也許他也就當時覺得好看,這時候父母要告訴孩子,這些紋身一旦紋在身體上了,是很難洗掉的,就算你以后后悔了想去洗也很難洗掉的,后悔也沒用。讓孩子知道這樣做的后果,讓他懂得三思而后行。
2、與孩子開展平等對話
正處于青春期,也是一個叛逆的年紀,這個時期的孩子有著非常強烈的逆反心理。他們可能會出現一些想法,這些想法可能是不正確的,所以家長一定要及時對他們進行適當的教育,避免誤入歧途。如果孩子堅持要紋身的話,那么家長一定要冷靜下來,與孩子進行一次平等的對話。
這時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和孩子進行平等對話,傾聽孩子的心聲。當孩子對你敞開心扉的時候,你也一定要用一種真誠的態度來與孩子進行談話。你可以告訴孩子你的想法,比如這樣是一種不對的行為,你并不支持。
3、做好溝通,說明道理
家長可以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詢問孩子為什么要紋身,紋的時候疼不疼?讓孩子能感受到你的愛,對于孩子要多一些耐心和愛心,認真溝通交流解決問題。
再一個就是和孩子紋一個相同的紋身,然后自己去洗紋身,每天給孩子看看,讓孩子知道做決定容易,想洗掉多么的難,順便教育一下孩子,做任何事情不要輕易做決定,否則反悔的成本太大了。
4、給予孩子語言疏導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小孩子到了叛逆時期的時候,孩子都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而家長需要了解一下孩子為什么想要紋身,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孩子都是為了模仿電影情節當中的一些場景,覺得紋身了以后非常的酷,才會想要自己紋身。但是家長一定要用積極的語言去疏導孩子,而不要和孩子硬著來。
5、換位思考,正確認識
進入青春期,孩子生理和心理都發生一定的變化,難免會出現叛逆情緒和行為問題。作為家長,我們不要一味地指責孩子“不聽話”“不懂事”,而是應該換位思考。
同時家長要正確認識青春期的孩子,調節自我情緒,學會更好的溝通技巧,改善互動模式,幫助孩子去解決問題。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